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多彩上海滩 → 当前帖子
 
题目:城市诗人 2014年夏季版!《号喊》诗评重磅出击!各路名家文友解读诗人铁舞多侧面! 回复: 3 浏览: 4375
^_^!
表情: 作者:joycat 时间 2014-8-28 22:02:34 序号:6831
 
 


上海市黄浦区文化馆
上海城市诗人社
主  编:张 彬 朱 白 

城市诗人
2014年夏季版

坏诗歌批评
———《号喊》笔谈特刊


姜金城老师来信
铁舞:
您好!
好久不见了,收到《号喊》特别高兴!
您说这是您每天的“记录”,是的,这是您一年的生活“记录”,也是珍贵的记忆。你说这些作品“说不上是诗”。对。也不对。因为什么是诗?我越来越说不清楚了!通过这些作品,我却走进了您的生活,发现了许多事情、诗意和诗的光芒!
您说“智慧的上帝一直在制造愚蠢”,“阳光下的罪恶让人热血沸腾”,“麦子熟了,我们依然饥饿”———这是多么深刻的生活感受啊!这是多么让人含泪的生命体验啊!
您说“春去了,春真的还会再来”,是的,春是会再来,可是再来的春天,绝对不是已去的春天!生活里许多往事是不能复制的。读您的新作,是喜悦的,激动的,亲切的,不满足的是渴望获得更深刻的生命的启示,看到更耀眼的人性的光芒———
您是有才华的诗人,您是有成绩的收获者!因此,您总是那样清新:
站起来
把自己插在地里
乘着还是春天的时候———
再次谢谢您给我的友情!
夏安!
姜金城 
2013年7月6日 


卢桢教授来信

铁舞:您好!
《号喊》已经读完了,可以说读了每一首诗,有的细细停留,有的如风过眼,可以肯定的是,貌似每天一首的“即兴”写作,但态度依然是真诚而严谨的.这些诗歌取材于生活,但又不是时下“流行”的及物写作和口语写作;这些诗歌也写到了大量的自然、树木、鸟儿,但它也绝不是向生态献礼的生态主义诗歌;这些诗歌当然也触及了灵魂的存在,有上帝、有夏娃、也有《圣经》的诗篇,但它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神性写作的文本;这些诗歌还可以按照诗体来解读,既有图象诗、物象诗,又有行与行均齐、句与句整饬富含建筑与音乐美的格律诗,但这些文本整体上是难以用一种诗形理论来赋格的。言之甚多,其实想要说的是,带着理论视角去读《号喊》,恰恰很可能忽视了这本诗集最重要的东西。
因为您已经提示诗集从6月1日写起,坚持了整整一年,所以我在阅读时比较重视寻找每一首诗与它实际的日期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在第四首诗当中我就隐约感受到一点它对政治风波隐晦的展示,但随后的阅读我便发现,您似乎对这种“关系”的对应不太看重,除了有一首诗(200)特意写到圣诞节,还用图象诗的方式描绘出耶稣的存在外,其它诗句并没有刻意显示出文本语境与现实语境的对应联系。这就使我相信,这些诗歌很多是基于现实的,但也有很多属于您冥想的范畴,比如有相当数量的文本都记述了对梦境的重述或是转述。我觉得,记录梦境这种行为恰恰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梦境往往会接近人的本我经验,梦中的自己是最真实的、无遮掩的,人醒来之后常会忘记梦的具体事件,他们对梦的重述也是残缺不全的,这就和诗歌写作的某些流程很像。你突然有了神思妙想,然后寻找字句把它复现出来,但事实却是:你无限地接近那个神思,却很难完全还原它,就如同我们试图建构梦境一样。这就应和了您的一个诗歌观念(当然这缘于我的猜测),诗人面对写作应该保持一种谦恭的姿态,(像口语诗人解构黄河的那种随意是不成的),面对世界,诗人很可能是无力的,他无法处理并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他写的只是看起来像是诗,到底够不够的上是一首“真”之诗,诗人自己是没有资格认定的。
因此,在最后一首诗中,您说诗人这个名字其实很难接近,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成熟诗人的认知,在第14首中您以树木为例,说明了一切想象其实都是诗人的感知而已,如同后文说在地铁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完全是诗人依靠想象所作出的游戏,组合自己的思维,为生活搭建一个想象的空间,大概是诗歌生成的一种秘密,也保持了它足够的神秘感。但是,您也知道,单纯依靠神秘是无法走入诗歌的,诗人与诗歌的关系应该是:写作要听从诗的召唤,要不断自省自己到底离诗有多远。诗与非诗,不能仅仅依靠诗人自己评判。
因为您每天都在写作,因此文本情感是波浪般起伏的,时而平静,时而激烈,平静的时候,抒情者往往喜欢与“树木”或与其相关的自然意象发生联系,他栖息在大自然中,获得了精神的洗礼,这里的树木或者树林意象,我理解为诗人理念当中的一个理想境界———远离人群、远离受众集体的评价、远离时间对人的赋格与塑形。经验提纯之后,这些文字干净、省练,抒情者形象也如驾驭白马之少年———自由、热情。可以说,抒情者包含一颗赤子之心,他拒绝虚伪和一切甜言蜜语,他坚守信念之灯,可以主动选择远离喧嚣的话语现场(如走入树林的事态化意象),因为,“坦然就是寂寞的解药”。坦然是365首诗歌的整体心境,这些诗有一种对于永恒经验的敬意,它走向亘久绵长的时间与空间。
当然,读诗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小小的疑惑,比如第158首中,抒情者的心境与全文显现出的那种坦然自若有些偏离,显得有些沮丧,不知是不是我错误的读解了您的心境。再有诗歌上下篇为何不是从中间断开划分,而是到了2/3处才开始断开,也不太理解。最后,还是要说诗歌的细节意识很强,售价分成了四种价格,堪为首创,也能看出绝对有言外之意;而当深入到那些平静的叙述之后,一个“号喊”的诗集题目便能不断提醒人注意到字句中的机锋和非常锐利的情感,这种锐利能够穿透一些东西,刺破一些粗陋之物,但也是双刃剑,会返回自身伤害自己,恐怕作者也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并不后悔,因为“号喊”已然成为您作为诗人存在的一种精神传统了。
以上是我的读后感,最近带夏令营,每天看书时间就一点点,实在是难以顾及文法逻辑,不过是点滴的感受,不成系统,请您批评。不当之处,还望您包涵哈。
(本文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欣读铁舞《号喊》偶思
———谢海泉来信

铁舞:
日前去信只为祝贺(因为见《上海作家》有文章在评你诗集),无意索书。你却专门寄书来。多谢!收到《号喊》后,忙里偷闲翻阅。佩服你的不倦不懈,一年里,写出365首诗(第几天就在第几页,就是第几首),全年不虚度啊。当然,实际的“产出”会比这多许多,像你这样的辛勤劳作,怎么会不高产呢?我们平时有了生活和阅读感触,是写一段或几段话(如,我在端午节写给你的对屈原“上下求索”的一时感兴,是由“神十”上天和蛟龙潜海的新闻引发的),或纯粹是思想的实录(不少,化为文章的段落)。而你,是用诗句来收纳和表现,从整齐排列的外观到内在值得寻味的实质,就是“诗”的生成和标志。你说王维的“春来发几枝?”(302)至今没人回答,也是一个念想,一点感触,落笔即是,不需雕琢。我现在感兴趣的是,以后可以在记录之时,也来个自我“微调查”———每天从脑畔闪过的,是诗句多,还是文句多?言意相随,不招自来的时刻,是在晨昏,抑或独处发愣之际?有重复,怎么处理?或者,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可作比较?我觉得,“谁能把相思种成了红豆?”(188)句比302句有意思。这还是回到我早先同你讨论过的“言语发生学”课题,我对这一课题的兴趣是一直保持着的。第158首说“一切都发生在回头看的时候,不再相信有一片神秘的芳草”———我觉得也在往前探望的时候,或凝神专注于眉睫前的细微事物或表情。前面的芳草,如果让自己觉得神秘,岂能不细察?当然,也不要只局限于对一朵花一棵草的注意,还要感知河水和白云的流逝(266)———你的意见是对的。你的书里有太多的情思理趣,我会在以后多琢磨。已近午夜,先写到这里吧———今晚,会有新鲜的句子在我梦里闪现的……
谢海泉2013-6-24 
(本文作者系中职《语文》教材主编) 


《号喊》印象
孙琴安

铁舞的新诗集《号喊》不久前即读过。共365首,恰为一年。他自己在《后记》中也说:“这只是我的每天记录,说不上是诗。我是从2010年6月1日开始记录的,每天一节,一直坚持到2011年5月31日。”
这365首诗,多篇幅短小,不拘一格,实际上是诗人每天掠过的思绪和闪过的意识,或对生活场景感知碎片的展现于实录,类似于我们过去所说的思想日记。因为铁舞是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有人称其为“诗日记”,也通。
这是一种尝试。提供了大量有关诗的信息和各种可能性。如诗在一个诗人的大脑的储存情况和书写情况等等。这种诗写作的状况,如果追溯起来,与古代阮籍的《咏怀》诗82首和陈子昂的《感遇》诗38首比较接近。只是阮、陈二公未标明日期,也未有意识地以一年365天的模式来加以尝试。但表现状态有共同点和相似处。如都不立标题,兴寄无端,旨意微茫,主要侧重于内心思绪与意识的书写,不着力于一首诗的艺术构思或起承转合之类的完整结构。“不知从何而来,不知从何而去”,沈德潜对阮籍《咏怀》的评语,正可移用于此。
不过,我们也必须指出:《号喊》中的有些诗,特别是一些关乎世道人心或寓有一定生活哲理的诗,实际上是诗人经过长期思考和念旧积累的结果,只不过他只在某一天或某一天的瞬间把它写出来了而已。
此书题名《号喊》,似可在酌。当然,诗人也可振振有词地说:“这些诗就是我内心的号喊。”或者说:“我把积压在心头的话,都大声地喊出来了。”但,就《号喊》中绝大多数诗或整体风格而言,都不是高声喊叫,或声嘶力竭般大声呼叫呐喊,恰恰相反,而是一种平淡的、随意的,有些甚至是不经意间流露而出的。因此,书名的选择应更趋向于这些因素的考虑;或者说,更应该从这些角度来加以命名。
二0一四年七月七日於上海社会科学院  


《号喊》一瞥
谭振江

铁舞兄新著《号喊》要出评论专辑,再三催促评说。虽然很久没读诗写诗了,但偶见分行文字还是有几分亲切。
一册365篇(比《诗经》还要多出6什),日均一页,一岁一枯荣。每篇无标题,翻阅如读日记。虽非为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之赘记,但生之况味、活之感触,免不了形而下的土种。其中可窥今世之怪现状:
P39———“早晨,从亭子里走下来/突然奇想:我是一条蚯蚓/正在泥土里钻营……”貌似卡夫卡之变形,但“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难得的心志。倘若诗人之用心非于一,专于心斋,收视反听,何以见怪呢?所以见怪之心也可“为一”。
P128———“应该拒绝去天堂,因为没有天堂/把剑器插入草丛/独步一个森林 /旧时的衣袍 邀蚂蚁们/一起来餐宴。”心中没有天堂之人,可以装下无间地狱。所以,可以看到杀盗淫的宏大盛宴。
P173———“我们进入了吃毒时代”。毒贩形形色色,千奇百怪,防不胜防。今日之毒已前侵白垩纪万年了!
P 196———“数字伴着日期的尖叫/在荧屏上,在地表里/日记本里的吞肉游戏/阴阳线猛烈撕咬……”数字把玉米粒粒全拌尽,剩下一个光秃的地轴。
P204———“水流在玻璃上/血流淌在地球上/上帝在天上打包行李/军舰鸟到处飞翔……”军舰鸟从电脑手机潜入骨髓,睡梦中世界杀得天昏地暗。
P234———“我听到了地中的兽在嚎叫。”我目睹到地上的鸟在鸣叫啄蛋。
美利坚的金斯伯格上世纪曾经“HOEL”狂“吠”一时,余音在大洋此岸近乎已成“梦呓”,但诗人铁舞似乎还在寻觅彼时代之梦中梦。当然是如泡影闪电了。
鄙人曾经俯听周树人先生《呐喊》,不料心潮激荡,嫉恶如仇,常常愚妄指点江山,革新中国。
而周先生对于欧罗巴拜伦、雪莱之属的狂飙欣然摄入“拿来”。
“我是剑,我是火焰!”海涅之疾呼,世界被“打得落花流水”,血海尸山,不忍回视。
歌德似乎曾言:谁不听诗人的,谁就是疯子!换言之,诗人是时势之先导,大众之马首。因此,那个欧罗巴的许多诗人非为帮凶即为附庸,难为“第三”。即便如济慈,也莫不被画地为牢。
移植于欧美的新诗,今日的现状亦如时世之桑海。
自从郭诗人HOEL“凤凰涅槃”,殷夫辈云云要以血来入浴。中国式HOEL连牛鬼蛇虫也恐避之不及。
20世纪已PASS多次,“革命”已经被有识之士宣布“告别”。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时兴“题外话”,鄙人也“潮一下”。
但说《号喊》,“号”字《说文解字》:“痛声也。从口在丂上。凡号之属皆从号。”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从口在丂上。丂者气舒而凝,虽凝而必张口出其声,故口在丂上,号咷之象也。”可见“号”本为痛苦“号咷”不吉之象。从封面灰底黑体揣度,倒有从阴暗底层发出的痛苦呼救直达上天之象。疑似三闾大夫“哀民生多艰”。铁舞兄所取会不会是现代汉语“号”之第四声,即“号召”、“号令”之意。可是诗文本中少有此之属。如果是前者,可见出新诗诗人对传统文化民俗之隔膜。这是几代人的通病。
新诗的民族化已经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了。中国人,有没有文化的归属意识呢?“革命”年代是决裂要破除,要英特纳兄纳耳,所以“文革”中,不但人名上打叉,而且要脚朝天头朝地“打倒”,好个乾坤颠倒,百无禁忌。“反革命”丧命了,还要举着红旗簇拥批判盖棺定论。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春节时时兴用白纸黑字书写统帅“慨而慷”的诗篇做“中堂”(堂屋客厅之墙壁)。还哪有红火之喜气。
好了,题外话该“转合”了。
有痛可喊;无恸莫号。又见铁舞,不见舞蝶。
隔靴搔痒之言,是否触痒,待铁舞兄说罢。
(作者系南昌航空大学教授) 


铁之舞,诗之喊
———细读铁舞的《号喊》
瑞 箫

铁舞,笔名铁之舞,擅写城市诗,写上海。这本新诗集取名《号喊》———究竟要喊出什么?为什么要用诗来号喊?城市之舞,钢管之舞,一个生活在魔都上海的诗人,究竟怎样用他的生命来舞动和号喊?这本诗集记录了铁舞生命中大部分时光,也记录了诗人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中的姿态和声音,他的回忆、努力、渴望、沮丧、怀疑和若有所思,若有所失。
拿到诗集,发现没有任何标题,就一个总题目《号喊》,并且诗人声称,这是一个诗日记,说不上是诗,只是每天的记录。真的是365首,读罢非常惊讶,几乎每一首都是诗,且有些技巧非常圆熟,能坚持高质量又高产量记日记,令人羡煞!而如果这只是一种文本实验和形式创新,那也值得钦佩!
开篇第一首“少年的白马在水里走”写到儿时的名叫野明的向日葵般的女孩”,意象非常澄澈。写到在天堂的父母和祖母、先辈。如今年华老去,但仿佛又听见少年的马鸣,看见少年时的彩色生活,遇见少年时的恋情。开篇奠定整个诗集的基调:抒情的,回顾的,明朗的而又是犹疑不定。有抒情,有质疑,有思考和批评,这是一段一个诗人对个我生命流变,对人生百态交汇的絮语和感慨。
42说“梦见自己成为一颗露珠”,这个晶莹的想象就是诗人之心的结晶。“我还是那个翩翩少年,心思常常被人看穿“,如今”全部心思都被一些事物覆盖”。读罢令人想起辛弃疾的词,“少年不识愁滋味”和“而今识尽愁滋味”。万千感慨尽在诗中,不言自明。
33 “我在语言的迷宫里等待一场车祸”,写到语言带来的灾祸,语言背后的人心莫测,语言做成的世界的扑朔迷离,非常精彩,最后一句亮了!
96 是一个文本实验,多年来,铁舞一直热衷于各种语言探险,这个逆向阅读也许带来了更多的语言的张力和回旋的空间。
155 纸里包不住火,被假象蒙蔽的众人,被垃圾新闻包裹的世界,能穿透假象,说出真相的只有诗人了———难道诗人就是那个纵火犯?
160 锚在心海深处。“锚”,我喜欢这个意象。诗似乎就是诗人心海深处长驻的锚。有诗,人生之舟再飘摇不定,也会心有所指。
164 “招潮蟹拎着小提琴,根系向空中生长”。铁舞一直强调诗歌的技巧,所以无论拟人还是夸张、荒诞的手法连续运用,都是一种陌生化的处理手段,为了能使诗歌从沉闷的日常语言中破镜而出。
165 很有意思,诗人赞叹了半天花和火,树和火,最后显示给我们的图像是两个中学生在地铁里亲昵。诗人一方面赞叹新的旺盛的生命力,大自然的奇妙造化,一方面却对此现象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持有怀疑和担忧。人是自然的人,还是社会人?生命是否也是一个矛盾?
167 高唱写作之歌。承认诗歌的光荣失败。
168 写到钢管之舞,铁之舞———是写给自己的诗么?
169 是典型的城市诗歌。铁舞一向倡导城市诗风,强调海派情调,提出上海诗歌应该背靠整个中国,面朝太平洋,也就是说要强调上海诗歌的国际化,同时带着中国文化的烙印。我把这首诗看成是铁舞献给上海的情歌(像惠特曼献给美国的诗歌一样):一向正面、阳光、充满正能量的诗人是相信上海,相信诗歌的,相信奇迹的。
175 看出了铁舞对诗人的批评态度。238中也有。铁舞一直不喜欢别人称呼他诗人,也不喜欢把自己叫做诗人,虽然他的诗歌创作持续了30多年,虽然,他的所言所行确实证明他是一个诗人。
176 是一次网聊?语言有点随意和破碎,是故意为之,想要进行文本试验?用网络语言说明我们生逢这个网络时代,无法避免我们的网络命运,多年后回头看,这是今天之诗。
177猜着脚下落叶的声响不知是悲泣?还是笑声?诗人试图翻译大自然的语言,这个就是诗人之心了。这首用的是非常传统的意象,经典的伤春悲秋的诗人情怀。面对大自然,和在纷繁复杂的生活面前,也许只有诗人才会如此耳聪目明。
191 可以看出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318也是。这是理解铁舞诗歌的眼。铁舞其实非常擅长抒情,他的情诗是整个诗歌创作的根基,他热爱情歌创作,也喜欢探索各种技巧,尝试创新,喜欢在诗歌中思考哲学玄学问题,观察人生百态,进行文本实验,但读下来最打动人心的,其实还是他的抒情诗,尤其情歌。你看197,多甜蜜隐秘的恋情,“控制梦里发生的一切”,读起来竟有读《诗经:东方之日》的感觉。铁舞写起这类情诗驾轻就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要坚信,只有从心里流淌出来,自然而然生发的才是好诗。诗歌不是哲学,它需要的不仅是思考和技巧、文本实验,有时它更需要直觉反应,需要真情流露。太多思考入诗,太多技巧刻意运用,虽说是技术成熟的表现,但同样也会杀伤诗美,破坏诗歌的天然质感。太用心,不如无心,也许只有careless whisper(无心快语)才能真的沁人心脾,因为这样的诗歌最接近大自然的声音,也是最隽永的美。
192 “天空是巨大的裹尸布”,这个意象是惊恐的,但不陌生,如果你曾遭遇雾霾,那就会明白上海的最高建筑群戳向巨大的裹尸布是不争事实。天空是尸布,人间是坟场?是疯人院?热爱上海的诗人铁舞,写城市诗多年,难得一见其如此批评质疑上海的作品。
200 这是铁舞的形式探索,但内涵还不够独特。见过很多类似的先锋诗,我也感兴趣,很想实验一下。
205 典型的思考入诗,用诗来思考城市中的各种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诗人总爱质疑,所以讨人嫌。
215 224. 非常喜欢。简单。明朗。充满感情,是典型的铁舞体,也是基本款,也是最受欢迎的部分。最美好的往往已过去,最简单的,却是最美好的。
229 又是思考入诗。老人言之有理,对于老人,可能工作是唯一之爱了,但少女对于未来生活却充满爱的期待,这就是人生。这一切被诗人敏锐抓住了。307“我的大脑是一块思维的田野”。铁舞的诗歌是思维的试验田,爱种五谷杂粮。
236 诗到底是什么?铁舞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不放过每个瞬间,他说这是日常对话。其实抒情可以是诗歌,思考可以是,日常对话也可以是。诗无常态,诗无达诂,看你如何处理,看你是否有一颗诗人之心了。
242、243 是一些小感觉,典型的语词练习。
244 260关于声音、语言的哲学思考。“最后一个短消息”看出诗人的用心良苦。当代诗歌,必须书写当代人的生活,在一个充斥了短消息的时代,你不可能再去写长相思,写情书之泪,诗歌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博客微博QQMSN 电邮短消息私信这就是这个电子时代留给我们的电子生存证明。在电子玫瑰盛行的后现代,我们早已失去了味蕾和“味匣子”。
245 有错别字。“征兆。”
278 对人失望后的诗人,开始介入石头和鸟的对话,诗人有自然之心,应该可以听懂大自然的语言,虽然常常听不懂复杂的人话。
295 “当不义多如繁星”,这句过目不忘!诗人虽一直保持独立的姿态,但依然渴望被关注,被铭记。“镜头就像梦想的入口”———好诗!诗人不仅渴望写出好诗,也同样渴望进入镜头,进入现实,更渴望将来能进入历史。写诗是梦想,被关注也是。
301 写给女儿的诗歌,和写给父亲的诗歌一样感人。无论窗外的风怎样刮走时间的尘土,亲情总是比诗情更容易被牢记的东西,它是心里安定的锚。309 写父亲,“我把一首诗烧给你,让天堂还你清白。”诗人的祭奠方式,与众不同。欲用诗歌偿还父亲多年的冤屈。铁舞擅长抒情,读到此类诗,不由令人动容。
322仍然是永恒的困惑:灵与肉———疯狂旋转,也许就成了诗,诗人不仅是酿酒师,还不惜把自己变成酿造诗歌的原料,全身心投入,所有的燃烧都是为了瞬间的光芒,这里有一种献祭的精神。
323 过去为别人活着,现在为自己而走。每个人的生存虽然不是那么充满诗意,但每个人的死亡有可能显示出一点点诗意,因为死亡使人变得纯净了,死比生单纯。对于生与死的思考,也是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每个诗人都会涉猎,尤其到了一定年龄后,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339 这首涉及到对诗人伊沙诗歌的批评。诗歌评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而我以为,伊沙《车过黄河》的非凡意义在于解构而不是建构。他的诗试图瓦解我们对黄河文明千年以来的经典神圣解读。质疑和否定前人,这是年轻人的特权,否定之否定,我们的文化就不会因此泯灭,反而会因此更加蓬勃生长。当年的伊沙是勇猛的敏锐的,韩东也只不过写了《有关大雁塔》,只是从神圣的大雁塔轻松走下来,离开历史,遁入平常生活,而伊沙却写了撒尿、撒野,完全无视连篇累牍的沉重的文明和历史,“现在这时间属于我”,用自我的真实存在,质疑和反思漫长的文明史,而不是盲从。
我曾说过,伊沙之前,还没人把几千年来的大河文明解构进行得如此彻底,伊沙之后,直到小招出现,他写出了:梦想在长江上开妓院,搞个红灯区,令人瞠目。小招是湖南人,当然对长江更有感觉。黄河长江,一向被中华民族当作神圣的父母河,两大河流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但历史悠久,泥沙俱下,民族文化中的弊病也在不断累加,泥沙淤积,造成河患,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伊沙和小招对两大文明的批评和解构的勇气可圈可点。小招诗歌中对中华文明阴暗面的批评和解构的意义,直追伊沙。当然,他的出现要晚得多。
341 这首可以看做是诗人铁舞对祖国文化的解读。石鼓文全是纠缠。繁简也是。禅也是。云雨都是。中国的汉字都是缠绕,历史也是,文化也是,诗歌又何尝不是?铁舞的诗呢?我看完这本记录生命中大部分时光的诗集,也看出铁舞的诗也有很多缠绕———一唱三叹,百转千回,无论表达爱情,还是思考人生,质疑社会———这也就是铁舞的风格。诗人内心的纠结形成了文风的缠绕多变,寓意的复杂多样。
358是对严力诗画的解读。他的绘画是财政部,供应他的诗歌(文化部),他的诗歌口香糖是对当代生活的解读,供应新民晚报和网络读者咀嚼。一个诗人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严力的理想是做一个地球人,能拥有地球人的宽阔视野。他常说他是大都市的产物,对表现大都市文明有兴趣。他就是对人,对人类的文明,对人的自身文明建设有话要说。
365 做诗人?还是普通人?这又是诗人铁舞的纠结之处。明明是诗人之心,却硬要保持普通人的姿态。明明有诗人的敏感,诗人的视角,触角、嗅觉,却扬言要远离诗人,保持警惕。其实,诗人本是俗人做,诗人的生活也没那么诗情画意,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可以整天不顾柴米油盐而谈诗论道。现实生活中,如今也只有诗人才把诗人这个名称看得神圣、重要,所以,虽然很难抵达,但让我们保持对它的热爱和敬畏吧。大胆戴上这枚荆冠,这不是皇冠,没人会来抢夺。且让我们保持诗人的尊严和荣耀吧,互相砥砺,而不是互相排斥。
认识铁舞,是因为几年前撰写城市诗的论文而求教于他,感谢铁舞老师给我良多帮助,我也由此读了他的很多作品,观察到他多面的创作,从编辑诗刊到诗歌实验到文本创新到诗歌教育,他热爱诗歌,一直在努力创作,也在努力求变。他的诗歌中有唐诗心情,也有电子玫瑰。对上海,他有讴歌、爱恋,也有质疑反思。他有面向太平洋的开放心态,经常思考着上海诗歌如何与世界诗歌接轨的大问题。
可是解读一位诗人是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活,所以我很少撰写诗评。这篇也不算,只是读后感,根据诗歌文本,谈些体会。而如果要真正深入研究一位诗人,至少要通读和比较他所有的创作,甚至要把他放到更大的坐标系去,如当地上海的,当代中国的,甚至世界的范畴去看他的位置、作用和影响力,工程过于浩大,我就只能就此打住了。
(本文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014.5-600 

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
———关于铁舞、《号喊》的印象及其他
辽宁 北斗


那是在去年,我想做一本关于自己的三字诗的诗集。一筹莫展之时,心思跟铁舞说了。他便寄来了他的《号喊》诗集。说,你可以参考参考。后来,也就是今年的五月份吧,书便做了出来,书名是《三字诗》。《三字诗》基本上是按《号喊》的样式做的,挺好的。铁舞的本意,原是让我看一下他的诗集的外观,而我却不但借鉴了他的诗集的外观样式,而且更主要的是我更借鉴了他的诗集里的内容。
铁舞出版的著作,我读过的有《手稿时代》、《铁舞诗歌教学实录》等,但我觉得这一本诗集《号喊》,应该是他的精心打磨之作,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铁舞在他的《号喊》诗集的后记里记载了上海生活网的小编的评价,“许是诗人感受外部世界和内心情感的真实宣泄,在铁舞的诗日记里有众多的意象和生活场景,诗人也在多重角色之间转换,他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创造的一些‘剧情’……让我们和他一起思考一起感受生活的色彩和生命的节奏……”在《三字诗》的參读里面,我便引用了他的《号喊》里的许多关于意象、生活场景和‘剧情’的诗句。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一本书影响另一本书,一句诗影响另一首诗,在我和铁舞这里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个人一辈子喜欢诗,并且是分行的新诗,而且是一天一首地做下去,在现在,确实是很难得的。对分行新诗的悲观,在铁舞那里是看不出来的。对于三字诗,他也只是说,那只是众多诗歌形式里的一种,针对你一个人有用,要让全中国的人都来写三个字的诗,那是不可能的。但那是他怀着有兴趣和鼓励的态度说的。他对分行新诗的热情总是不减,《号喊》这部诗集便是他这种心情的写照。
几多天前,铁舞发来短信,说,能不能给《号喊》写个千把字。而我当时答应得很爽快,可“货”却老是没寄过去。对于《号喊》,我是能说点什么的,但那大部分也只是限制在我所感兴趣的被我引用在《三字诗》参读里的那些诗句。而这些被引用的诗句他是知道的,在他那里就有一堆我没卖出去的诗集。可怜得很,现在是一本也没卖出去。但我真的是喜欢那些被我引用在参读里的句子,跟我的三字诗互读,还是蛮有意思的,时有极其深刻处,可谓相得益彰。例如,《号喊.18》里有这样一句诗,“脚下的潮涨了”。我用它参读【舟】海蛛。《号喊.23》“墓土将你笼罩”,参读【俑】墓人。《号喊.134》“请猜猜我的眼睛里有多少种觉醒”,参读【鱼】睛网。《号喊.149》“睁开千百只眼睛寻找你”,参读【蝇】睛亿。《号喊.355》“干涸的鱼儿成了太阳下的标本”,参读【鱼】鲞晾。等等,还有很多。而我觉得他的诗句比我的三字诗强,并且更富深情。
而就在昨天,他又发来短信,说:《号喊》的批评写好了吗?请抓紧时间发过来,没时间了,千把字就可以了。我回的也是爽快:明天。而到现在的时刻,我想已经晚了。铁舞没有信来,而我还没写完。我想,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就都由这断断续续、续续断断的时刻构成的。寄给他时,充满了希望,没寄给他时,便充满了失望。至于批评,那是他抬举我,我哪会写批评的文字,那该是他的一种面子上的用词。而我在他面前,常常也是不惮浅陋,想哪写哪,现在就成了这样的一篇东西了。
我知道,有了这一部诗集《号喊》,诗人看来还是在状态上。也就是说,分行诗写得很稳。我比不上他,分行的诗不想写,三个字的诗,也难写。而我也渐渐感觉出来,他真是一个懂诗、爱诗和爱写诗的人。
201.12.28.夜 


号喊在芳草地
陈曼英

我与铁舞相识近十年,交往不多,但彼此不曾忘记。想起铁舞,就会浮出那个个子不高,神情总是严肃的男子,最近他赠我一本新作<号喊>我想从诗集中寻找这个刚俊的男子柔软的内心。他是否有柔软的一角?应该有,否则怎成为诗人?
静下心来读诗。我读到“远去的白马”“我少年的时光”(—13首),“在这远逝的尽头”“继续绽开玫瑰的蓓蕾”(—7首),“梦见自己成为一颗露珠”“那时我是翩翩少年”(—42首)。发现已铁舞总在追逐自己少年的影子,用白马,玫瑰,蝴蝶,露珠,将景语转化为情语,并把影子放大,成为美好真实朝气蓬勃的影像。这是对生命的热爱。我至今未曾有一首追忆自己少女时代的诗作,是不敢写,以后可以尝试。因为这是非常美好而珍贵的。
诗人写到梧桐树影,“梧桐树一地美丽的影”“漾一团水墨云髻”“那是绘在地上的梦”(—72首)。王国维先生说,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以上三句,味致全出。这是不是哲人说的“句秀”?还写到“抬头看见一弯月丫……又瘦又孤凉”……“诗人应该是瘦瘦的”“那是月亮对我说的”(-138首)。由月亮的孤瘦联想到诗人的气质,抓住神韵写景造意,这是不是哲人说的“神秀”?读到他评宫玺的诗,“……现在仍然是一颗橄榄 他先把肉去了 味去了 直接扔给你一颗核 两头尖尖 是坚实的思想“(—287首)多么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这些诗句是不是哲人说的“骨秀”?
折柳,是很多诗人写到过的情景。铁舞也写,但他一反常态,不写分别的惆怅,哀怨。“要是我 还会制成一只柳镯 套上你的手腕 胜过……因为这是春天的挽留“柳镯,多么独到,洋溢着绿色,明快的气息。诗人还多次写到树林,小鸟。”我把我长长的影子 留在树林的小径里”(—25首)“我走进林子踩响冬季的落叶”“一只鸟儿从树丛飞鸣着掠过……想要纠正我飞翔的姿态”(—275首)。和很多诗人一样,铁舞热爱大自然,沉静在大自然中,在静谧灵动的树林里他默默地与石头对话,与绿叶对视,听鸟儿歌唱,看白云绘画。于是在《号喊》中我不仅寻到了诗人柔软丰盈的芳草地,也感受到他高昂不俗的人格魅力。
铁舞的诗歌有众多的读者,我,无疑是喜欢他诗歌的读者之一。
2014—6--6 

品读《号喊》
程佩华


拿到书籍,光看题目和封面设计就让我联想起鲁迅的《呐喊》。大致翻看了下,感觉作者是用自己的内心对诗歌号喊,又似用诗歌在对自己当今的社会生活进行号喊。作者片段呈现的场景和自己片刻的情绪在诗篇中出现较多。
刚开始阅读时,我一下子很难进入状态,直到第30首时,才有了感觉。特别是第一节:我看到那些诗人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地发言/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诗人/从不自省:我离诗有多远。或许是因为作者的这个观点我也有,这个认同让我一下子就进入诗行,和作者一起进行号喊,一起沉思。
读诗和听歌一样,当你的心境、情绪于歌曲的旋律歌词相符时,那这首歌曲对你而言就是首好歌,会促使你去收藏它、学唱它、推荐它、欣赏它。读诗也同样如此。我想真正孤立于大众的诗歌不应算是好诗吧。现在有好些人当自己的作品受到质疑时,通常会以对方看不懂为理由,而不去反思自己作品的表现手法。我个人认为一个好作品,应是不同层次的人都能看懂,真正的区别应在于理解作品内涵的深浅程度。
有了感觉后,继续品读《号喊》就比较顺畅了,也能在品读的过程中进行思索,也能对作者的表现手法提出(大胆了)看法。
例如作品第32首:作者二次运用了救世主(基督教) 在第四节中作者写到:现在没有救世主,一种苦让你享受/---什么都有,只在你自性里坚守。这里用了自性(佛教)。或许是我自扰了,作者意图表现混乱或是别的什么,不过换做我可能不会二者兼用。最后一节作者写到:是的,别向天空呼救/大地满足你的企求 。这里最后一句若是拿去或者重复第一句,用感觉自语呢喃的重复不知道是不是能更好的表现呢。
又例如第39首,品读后感觉第一句不用行否……
一个下午的时光就在品读于自我思索中度过。《号喊》还没有品读完,但收获多多。喜欢上了第34首49首54首等,也在第46首,66首68首里读到了作者青春的一面,第71首场景熟悉的貌似是自己的经历只是互换了角色。第76首喜欢上了第二节等等。
应是性格所致吧,我比较偏爱带着感情色彩柔美的诗歌,而铁舞的这本《号喊》哲理性较强。让我来谈谈就明显对作者不公了。(呵呵,没办法不公平也要接受哈。)

意象的舞蹈
———铁舞诗集《号喊》读后
戴仁毅

《号喊》收录了铁舞365首短小精炼的诗,读来欲罢不能。
这些年来诗歌生产过剩,一面是伪劣的诗泛滥成灾,一面是好诗难觅,这不是读者缺少眼光,而是不少作者以一种思维定势,来罗列他的陈词滥调。那些写诗的人丢失了灵魂,抑或隐藏了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感,写出的作品像纸花一样却要和鲜花混在一起,能不被人们识破吗?
铁舞的这本诗集是一场意象的舞蹈,读后虽然有点眼花缭乱,但掩卷之后还想拿出来翻翻,从中不仅得到了一种艺术享受,并且从意象中找到了共鸣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常常不足以抵御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纵横交错,浩瀚无垠。当我打开《号喊》,我就会走进这些美妙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诗的意境,我的心就会随着意象的舞蹈而跳动。如第11首诗,全诗仅四行:“思维的蛇一直潜伏着/在田野的草丛里/游动 并开启一个梦/ 那份妙悟,醒来时已无法连接。”意象里可见诗的张力与想象空间。诗人铁舞在表现日常生活上流露的真情实感也不难从作品中发现,第138首诗里,诗人去朋友家里参加一个诗的约会,一路上车水马龙,万家灯火,但心里有点寂寞,诗人这样写道:“抬头看见一弯月丫/高高地挂在夜空里/又瘦又孤凉/好像在对我说:/诗人应该是/像我这样冷冷的、瘦瘦的/我内心有点惆怅/一踏进这间绿色小屋/只有五六个人/我告诉他们一个很不朦胧的想法/诗人应该是瘦瘦的/那是月亮对我说的。”关于诗人的感慨几乎可以从这几句诗里找到答案。面对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诗人却并不静穆,第181首,当诗人
写到沙尘暴时,他的感慨还是发人深省的,“有一种力量看上去没有力量/当我们说尘土和风没有力量时/----沙尘暴来了。”
一个好的诗人,除了激情、想象力丰富,往往还应当是一个思想家或是哲人。在第341首诗里,诗人对石鼓文的感觉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一篇石鼓文全是缠绕/云也是 雨也是/简的植入/繁的神曲/……”最后诗人感叹道:“中国有多少汉字/就会有多少缠绕。”几句简短的诗留下了一大片驰骋的空间,这就是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
做一个有修养的诗人还应当略通绘画音乐,让绘画里的线条色彩、音乐里的旋律节奏融入诗歌之中,在铁舞的这本诗集里,我们还可以从几首诗中发现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的色彩。第360首诗,作者用了六行诗,就把当前的环境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条会飞的鱼,照例/只一跃 天空就成了它的湖泊/然而 湖泊的快速退却/却让它变成了一条死鱼/在天空和龟裂的土地之间/人 分享一壶月光。”诗句简约干练,意境有写意的朦胧,却不失生动的形象。
诗评家谢冕在评价朦胧诗时说过:“确认准确的描绘并不等于真实,描绘可见的东西并不说明艺术家的独创;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往往说明才能。”这句话用在铁舞的意象诗里,也是适宜不过的。
2014.7.18 

号喊,绕耳的颤音
费 碟

铁舞的诗集《号喊》二年来,时时有一种诗性的铃音在心房颤动,回想起来,总像诗的旅行,一天一天地撕去心中的昨天,看一看起床后又开始了新的一天。为什么呢?因为我进了一个诗人诗龙诗虫诗蛙诗鸟混合的圈子,有富翁也有乞丐的诗群,有神灵的启迪也有百灵的愉悦,有岩石碎石也有雨水烂泥的诗境,看上去都是人的形象,由于有带面具的也有不带面具的,所以读到的诗歌感受就不一样。是诗鸟的诗,鸟性就多;诗虫的诗,虫性多一点,而像铁舞能够用诗语诗心记录每一天的,大概我是第一个遇到的,一天一天地读下来一种真性情自然流露,渐渐感悟到他发自心灵深处的号喊。那是什么呢?
首先是诗的日记,一种心灵深处的私情,毫无畏惧地向苍天呼号向大海倾诉,正因此从基本诗的物我定价百余元,逐渐上升到诗的神性定价五百元,然而,我从定价的表面现象,看到的是物质向精神的纵深发展,诗人———更需要神性的追求,这就是结论。
从这个里面,我看到的是铁舞每一天能够用诗,将心情心态自然表述,对事件事态随感倾述,让灵性灵感坦诚宣泄。你无论翻阅哪一篇,都会有一种空灵的感觉与你交流,比如:第一篇“少年的白马在水里走/蓝莹莹的水晶宫里/一条红色的娃娃裙/如飘飞的蝴蝶/我儿时的向日葵般的女孩呵/她的名字叫野明∥少年的白马在水里走/上天堂去 父亲在上 祖母在上……/前方一条红色的娃娃裙/如飘飞的蝴蝶”这是一种灵的心态在倾述,很多时候像一种幻觉在梦呓,这种特点随处可见。
其二,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探索的脚印,诗人对自己对生活都有一种理想的追求,或者说诗人自定义的要求在里面,比如,第二页上诗人有这样一首诗:“在球场上就要不断地跑/进攻———高快的组合∥球———高高地抛起———/巨大的弧形———贴地的直线———∥以射门的速度传中———/在混乱中取胜———抢险———∥踩到一张黄牌———越位———/红色的荣誉———一脚踢去∥天空突然捅了一个洞/我鼓掌———上帝喝彩———”你看,诗人用“在球场上就要不断地跑”一个“要”字,点明了对球场的追求,引申开来也是对生活的追求,进攻也好,抢险也好,越位也好,一脚踢去也好,都是一种态度,对球如此,对诗又岂能例外?
来看看262页吧:“今晚有月又有灯/娱人又迎春/特邀/唐寅/哦吟:/千盏灯/万盏灯/哪一盏是我心中的灯”阿呀呀,这不是对生活对理想的一种梦中追求么!
其三,读完铁舞的诗作,看上去好像很随性,你若用心,不难发现,他的诗歌如同城市里的诗心,诗海里的孤舟,意境深处可见风景,诗魂游荡可见轨迹。看看238页:“这个世界/有一个人发言/我就不发言了∥诗人们,你们说说吧/我只说一句:/梦要慢慢孕育”这个城市有这么一个诗人,看来也不是很合群的,或者说这个世界每个诗人都这样的话,一定是个性鲜明却又分散在各处的能够闪着光芒的独行者,不是鹤立鸡群就是我行我素,是个不可随便驾驭的诗人,说真的,这个世界想发言的人太多太多,你不发言,那么你的这句话,就慢慢地孕育吧,如果有一时半刻冷场了,你发出这样的声音,一定会雄鸡一声天下白的。于是,我为这首诗叫绝。又比如235首这样写道:“在史诗的册页里/必有一些铁凝的价值/归于:永生的高昂∥在永生的灵魂里/人类的意愿犹如一块烧红的铁/在神圣的天空里舞蹈”这是诗人梦中的故事吗?是的,看吧,诗人写道“勇敢一点,先切入进去/这苦难的生活圈/绝不会全部是欺骗/有珍珠在泥潭里闪光/可能的真理预告明天”由此可以想象诗人的性格诗人的梦想诗人的心境诗人的歌声。
说道这里,我突然想起诗人的另一首诗“一个词语变形了/在一个城市/在一条轨道上∥不要让我们祈祷/过时的仪式/我甚至担心词语的高架…..”艺术地再现了一个城市诗人的心音
其四,铁舞的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是由意象铺垫,以抽象勾勒,用跳跃布局,有空灵感,有学院味,李天靖曾说诗是小众化的,铁舞的很多诗符合精英把玩的诗性,具有一定的小众化倾向。
比如164页上的“在陆地尽头海洋开端/鹭鸟们醒来了/我是海桑 你是秋茄……白鹭的视力非常好/牛背鹭飞翔稻田 跟着水牛/滩涂鱼 海上森林/潮水受到海岸的阻挡/有一支歌唱起来/听涛 碧海 红树”看看这些意象,似乎没有逻辑性地摆放成一幅抽象画,听涛是什么?碧海与红树在白鹭的视力下又想说明什么/呢?去想想吧,根系怎么向空中伸张,我们的鼻孔和嘴巴又能怎样呢?
再比如一首“一朵火一样的花/这么小这么明亮/一棵火一样的树/这么旺这么高∥两个穿着红色校服的中学生/在地铁里亲呢”这种跳跃式比拟,让人想入非非,用火化作的花、化作的树,突然指向地铁里红色校服的中学生,如果我不认识诗人,我猜诗人一定是个弹跳健将。
再请看看吧,城市诗人的短笛:“我诗歌的陆家嘴在哪里?/我早班的地铁搭载宇航的信息∥黄浦江弹奏她那波浪的琴弦/万里东海放逐我的诗歌的漂流瓶”现时的都市形象,空灵的诗性意象,梦里的星空时光,很美很美。
这些美妙的音符,时时跳出我的脑海,在我的耳边久久游荡。诗人在后记中说:“这只是我的每天记录,说不上是诗……是一场心理旅程,不加修饰,也不为发表,只是每天在倾听‘内心的回声’”,其实,诗人的诗日记,在诗友中产生了一圈一圈的涟猗,如同飘游的篝火在诗人的夜空中点亮明天的太阳。

《号喊》
———在诗歌中倾听铁舞
蔡薇琳

前年,铁舞低调告诉我,没写什么,谁知一年后他竟然给出一本新书《号喊》。《号喊》里有365首诗,记录了他的城市生活和生活随想。铁舞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因此里面的许多诗个性独特、观点新颖、隽永深刻、活泼开朗,体现了一个出身记者的诗人的个性魅力与对城市生活的独特体验。

比如作品145号
作家的写作是什么
和清洁工作相似
日常生活正正好好
和玻璃一样
男人的状态 希望明亮
排除受难 写作是
一种自我催眠
推人及己
更是一种延迟反应
女主人公钻到妈妈床下
我们都钻到作家书的后面
因为一切显而易见后面
都藏着隐而不见
———“鲜花和”背后
还有菩萨蛮

这样的写法非常有个性和创新精神,但不会引起我们的模糊反应,因为我们的直觉就应该这鲜明而又灵敏地表达自我。生活的面目不是刻板的,如果诗人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符号,是清洁工一样在每天刷新生活的面目。那365首诗就会成为生活多姿彩的吟唱。

作品155号
一张白纸 遮掩 世界
谁不小心点燃了乙肝火柴
丢在地上 烧着了
一些手去扑灭
一道裂缝露出了遮掩的新闻
附近的建筑物投出阴影
那是上帝留给你的
词句模糊不清
安保在词的间隙里寻觅
怀疑是谁用打火机烧着了纸
纵火犯一定是诗人

铁舞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跳跃的思维,干净简洁的句式,他的诗绝少拖泥带水,也绝少枝枝曼曼,这仿佛就是一个敢想敢做的男人的个性干脆有力,对于生活他充满了好奇与探究的兴趣,发现美与诗意,对于伤害亦不遮掩,适度地表达他的幽默式的嘲讽。“谁不小心点燃了乙肝火柴”,“ 一道裂缝露出了遮掩的新闻”。这些诗朦胧的带有隐喻的句子,充满了对城市生活的质疑与叩问,亦展现出城市生活的魔方功能,转过去,就是另一面的阳光。
从铁舞的诗里看出,太阳每天都会将精彩的阳光投向城市的各个角度,生活并不枯燥,况且诗人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城市诗人的生活象新生的叶片,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城市诗歌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作品144号
听一个德语作家朗读
语音像一条
游滑绕道的蛇
它灵活 穿行在
我大脑的草丛里
耳朵的入口处没有卫兵
我不辨意义只感觉
声音的起伏 突然
或优美或水流般泻下
———被一条冷滑的蛇
残绕,无始无终
意义不再重要

诗中表达的意义也许不是积极的,一个中国人听不懂德语,亦不理解德国的历史与文化,“我大脑的草丛里,耳朵的入口处没有卫兵”。但我们可以感觉他发音的纯正,语言的优雅或异国情调。我们在诗歌里放弃高蹈与颂扬,只沟通理解,只感觉与倾听。诗歌不仅仅是发言的符号,亦是精神丛林里的草木与灵蛇,与我们精神的丛林相生相伴。

作品31号
真想听到自己的第一声啼哭
我曾祈祷过
让时间还我最初的声音
我的第一声啼哭一定是———
不曾消失在宇宙的时空里
还我最初的响亮
最初的细微
还我,还我———
无论怎样,它已被淹没
但我仍相信:时间的声音不灭

每一个人不论年纪多大了,他的内心中那个童年不曾长大,仿佛一粒种子埋藏在心底,依然随时萌生着美好,作为诗人,内心要有一份童真,仿佛青青芳草地,曼生着希望。不论现实如何残酷,不论人心如何冷漠,总是春风吹又生。“真想听到自己的第一声啼哭”。这句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希望还诗歌干净纯粹的面目,诗人亦希望到老依然保持一份童贞,这样你我他还能灵敏的幻想、还有绵延的对生活的持久的激情,还有对这个世界新鲜的热爱与向往。“还我最初的响亮”,提及这首诗,无论如何我是被打动了。很多年后,物是人非,但是我们还常常因为内心的那一道阳光与声响,一直健康与乐观的活着、写作与倾听。

作品86号
天空以它的特殊方式发问
先是把脸暗下来 让太阳
滚回云里去,叫地上
行走的人们开始恐惧

然后开始打雷
那雷声仿佛是开炮
不是从中心开始 而是
从老远的天边传来

帷幕越来越暗
雷声又闷又远 时不时
提醒人世间所有的人
它无可奈何时就要发威

人们匆匆往家里赶
天幕笼罩之下的大地毫无生气
突然一个惊雷炸裂
这个时候被禁锢的雨还悬在半空

这首诗是这本诗集里我最欣赏的一首。它诙谐、幽默,想象力奇特,表达个性生动。是我读过的众多写雷雨诗里非常出色的一首。它不是传统的写作风格,而是夹杂着口语化,诗句看来随意、漫不经心,仿佛袖中的一件冷兵器,但一出手也是威力无比。写诗没什么套路、定式。写出来的句子不一定要光彩夺目,如若轻松诙谐,个性张扬,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的另类风格的诗也是好诗。“天空以它的特殊方式发问,先是把脸暗下来,让太阳滚回云里去”。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句子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天空的变脸象人的变脸,它的喜怒无常,让我们害怕、不知所措,又让我们返观我们自身的罪恶,让我们在颤抖中反思。“突然一个惊雷炸裂,这个时候被禁锢的雨还悬在半空”,最后一句是点晴之笔。电闪雷鸣,天庭发怒,地动山摇,但是雨还没落下来,雨被禁锢了吗?似峰回路转,又似云遮雾掩,这样的情形似乎存在我的生活体验中,又游离于我们的感觉之外,让我们掩卷后思索这最后究竟出什么招。这最后一句似有喜剧效果,有点喜出望外,雨还没有落下来,我还不会成落汤鸡,我还有足够的时间逃到地铁站。
诗歌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太过喧嚣,诗歌仿佛就是生命的号喊,只有号喊,我们才能强烈地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只有号喊我们才能让旁人听见我们的声音。生命是如此的精彩,诗歌是如此的宏大,让我们大声的说出来,大笔写出真我来,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


正视真正的生活
———读铁舞诗集《号喊》
古 冈

不像诗歌的诗歌,更具诗歌内涵。
铁舞《号喊》后记写到,“这只是我的每天记录,说不上是诗”,全诗365小节,像一年分行日记。他觉得“说不上是诗”,意味着这之前他写的是诗,现在则“说不上”了。这里有几个值得推敲的地方,什么说得上是诗呢?概念上的定义可以多角度,先不理论化。感受和直觉上,以为说得上是诗的,无非浪漫、抒情和古典范式,由浪漫主义启蒙教育带来的预设前提,我们会局限地认为,这就是诗。
铁舞出于这样的考虑,预先给读者打个预防针,其实是声明,这不是你们一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那是反诗歌、反抒情的吗?也未必。
以321节为例。一上来写诊疗室的一角,“一律的桷黄/抹上暗光的各种变色/所有的人的脸向诊疗室转向/一块白白的天”,你说不是诗吗?当然是诗,不过运用了一点叙事,写了一个小场景,通过这种现场感,将人物的心理具体化。叙述又很节制,没有过分沉湎细节,点到为止。
“趴在房间的墙上/蜻蜓 翼的旋转被悬挂着”,为什么会描写一只墙上的蜻蜓,好像它也是来看病似的,或许是一种对比,蜻蜓的轻盈和病人的沉重形成反差。诗人说不定只是写他所见所闻,加以冷静地陈述,不作个人扩张的演绎。悲哀和宿命,都隐晦地放在句子的意象上,让你自己去琢磨。
“我提着根拐杖/慢慢步入 听天使的叫号”,如果写到这里,读者阅读惯性下,希望接下来看到来世和救赎等超越性的景象,可诗句突然转向冰冷冷的绝望:“我的影子侵入瓷壁。”病入膏肓的人形如命运的“影子”,有点超现实的意象,人如影子般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瓷壁”会联想到骨灰盒,一种极深的虚无感,恰恰揭示了命运的真实和残酷。
诗中没有伤感的俗套、做作的乐观和诗情画意的虚假,开始把诗歌视角放到日常生活中,也正是真善美的艺术要求中,真正审视当下生活中现代性层面的“真”。我觉得,这些“说不上是诗”的诗,更接近诗歌的本质。


少年的白马在水里走
———读铁舞诗集《号喊》
陕西 苦李子

“少年的白马在水里走/蓝莹莹的水晶宫里/一条红色的娃娃裙/如飘飞的蝴蝶/我儿时的向日葵般的女孩呵/她的名字叫野明//少年的白马在水里走/上天堂去 父亲在上 祖母在上/我的先辈们在上/失聪的耳朵 突然响起马的嘶鸣/前方 一条红色的娃娃裙/如飘飞的蝴蝶”
这是上海诗人铁舞诗集《号喊》的开篇诗,诗人用灵动简约的词语抒写了人生必经历程:向往,追寻,归宿,并形象地写下亲人们在另一个国度生活的情景,用以警示人们无论拥有多么绚丽的人生,百年之后除了爱,其他的一切均会灰飞烟灭。整首诗营造的氛围让人感觉人生一如蝴蝶般华丽,一如夜梦般倏忽,一如婴儿般纯净透亮,一如初恋般柔软缠绵,一如战马般嘶鸣悲壮,一如佛祖般启明禅示……读来明朗爽口,发人省思。这就给全册诗定了位,这是一本值得人细细品味的诗集,这是一本能让人欢快阅读的诗集,这是一本能汲取营养智慧的大餐。
《号喊》可以说是短诗集粹,所收集的诗最长不到二十行,最短的一首只两行,不要小看这些短章,它不但印证了诗人自己一再强调的写作理念:作减法还是作减法!更充分显示出诗人遣词构句的功力,它们字字珠玑,焕发着诱人的光芒。如这首“远去的白马啊/ 那是我少年的时光/ 美妙的胴体经水流磨洗/ 起伏的鬃毛犹如记忆/明净的音乐 时间的水流”(第13页)不过就这样六句话,一下子就让人沉浸其中,青葱岁月中那些碧绿的记忆,那些美好的故事,那些醇厚的味道,那些灵动的时光,那些一路走来的坎坷心酸,那些被生活一点点磨掉的棱角,那些被尘土一天天吞噬的脚印……一幕幕慢慢播放,诗的本意明明是伤怀,是感叹,诗句却明丽美妙不落一字伤之痕,任你在自己找到的故事里兀自喜乐悲欢。几年来,和铁舞交流诗歌,感觉他一直在精益求精,对每一首诗无论结构还是诗句都不停琢磨修整,能少用一个字绝不多浪费一个,能两句表达绝不三句出现,他一直告诫我不要产生文字垃圾,不要让人们痛恨诗人,对诗歌要有责任感,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铁舞不但对诗歌有责任感,对人生对社会更有责任感,他的诗有对自然的敬畏,有对环境的忧虑,有对家庭婚姻的警示,有对人性贪婪的拷问……比如他写到:“凝滞的这一刻——— 我呼吸的天空里———/跌宕翻卷的刻度红红的/连云朵也痛定思痛/ 玉树 晶莹的绿叶/不止息的风,时间在吹———/那些留恋着绿色的悲哀/不知道什么是自然的角力”(第3页)自然是无与伦比的,我们虽可以改造,但真的永远无法战胜,就算伟人说过人定胜天,可是面对神秘的大自然人显的多渺小啊,那滚滚而来的洪水,那冲天迸发的火山,那地动山摇的地震你真的能阻挡他,能战胜他吗?所以人要永远存一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和自然和平相处,大自然才能赐予人们更多的惠泽。还有12页那首:“高贵的王啊,一天不杀戮就觉得没意义 /万物啊,本来――就没有意义――/卡里古拉的罪恶源于――有一天发现/ 世界如此陌生,人们不会满足/”欲望还是欲望,人们没完没了的欲望让这个世界日渐陌生,甚至气候也开始狂妄,海啸,雾霾哪一样不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可人类真的停下杀戮了吗?停下对自然无穷的索取了吗?诗人观察着,体验着,担忧着,不停用诗歌号喊着,就算自己的文字再单薄自己的号喊再微弱,忧虑的诗人绝不放弃,他试图像鲁迅一样唤醒人们最后的良知,他这样说:当一切变得黑白颠倒,我们的子孙还有明天的梦吗?这样的诗在这本诗集中真是数不胜数,由此可以说这是一本有现实意义的号喊,也是有教育意义的号喊,如果能让更多的人去聆听这号喊,去感悟这号喊也许会教化部分尚未泯灭的人性!
这本诗集也有很多浪漫的篇章,诗人虽年过半百,可是却有一颗年少温润的心,他笔下描摹了许多或激荡,或柔美,或纯真的爱情,他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勾勒出一个个或沉醉想象,或沉缅美好,或怡情于欣喜的正在爱着的人那种情态,你看:“我确信有一个跳芭蕾的小人儿/ 在我体内踮着脚尖伴随歌声/ 这小孩子名叫爱的种子/ 会穿越时空的厚壁 / 没有人相信我看见她/ 我内心深处,时常地感到欣喜/”(27)诗人是相信人间有爱的,而且深谙圣经之语“一切终会过去,唯有爱永恒”的真谛,简短的诗句中有细腻,有温婉,有娇羞,还有那种无法言说的美好更增添了深远的时空感,让人忍不住读了又读,并且面带微笑沉醉其中……
在这里,我离开《号喊》,说一说铁舞的《号喊》之外还有的“号喊”。铁舞一直致力于现代诗歌如何更好继承传统的探索与研究,他像朱光潜老先生一样向自己也向所有诗人提出:“西方的我们究竟有多少可以吸收?传统的究竟又有多少我们可以继承?”他在给我的《汉有游女》的“内部讲话稿”中写到:“新诗的创作实践始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有过文化寻根、影像寻根、意象寻根这些说法,诗歌到底要如何寻根,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作品用来说明诗歌寻根方式的表现形式,但毕竟太多的人是忘却了……”他反复强调:“我们传统的东西如何与我们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的方式是什么。我们不要做出过于决绝的判断,认为新诗与传统毫无关系。”最初和他交流时,他会出一些改古诗的作业让我和一些诗友去完成,在此过程中让我们更好感知古诗与新诗之联系,加强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更深层次理解,并做到吸收于血液之中,融合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于无形中和新诗对接,到达新旧诗境两相促进之功效,可惜我总是辜负先生的美好意愿,没能认真系统地做好这些练习。而他却因此写下很多古韵悠悠的新诗,首首读来都经典:如我最喜欢的《蟋蟀》 /有只蟋蟀进了我的屋/岁月在暮,它要我快乐;蟋蟀蟋蟀它歌唱,/键盘声声,与其相和。
蟋蟀蟋蟀它唱歌,惊恐在心,/岁月在暮;/我怕时光追不上,/键盘声声,似与高山相撞。
我怕时光追不上,/天苍苍,地茫茫,/有只蟋蟀进了我的屋/天底下还有地方在打仗。
几字一叹,几句一节,字字节节仿若诵读诗经,蟋蟀带你进入空旷的原野,感受美好的田园风光,蟋蟀伴你走进了人的领地,让你感受生物的灵性,清脆的歌唱声仿若与诗人息息相通,诗人键盘声声,蟋蟀唧唧相和。时光的激流中蟋蟀鸣声越来越激越高吭,诗人却越来越惶然,继而发出:惊恐在心,岁月在暮的慨叹,诗人为什么要惊恐呢,是怕时光一去不返?是怕自己匆匆老去?第三节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天底下还有人在打仗,从而把整首诗大大提了一个高度,上升到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上升到对人类生存的思考。这首诗也正是来源于《诗经﹣蟋蟀》,但作者却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时光的感叹,更是感叹人类明知时光易逝,苍山易老,却不知珍惜悔悟,为了一已私念,拼命地争斗,扼杀了多少本应享受美好的生命,让他们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听到蟋蟀唧唧的鸣唱,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啊,可是这些刽子手有谁会想到呢,诗人反复地叠唱中把自己的思考念到极致,以致到了怨的地步!这真是一首绝妙的好诗!铁舞更善于运用《诗经》中一唱三叹之结构,把一些诗写得风生水气的,极大的拉大诗歌的空间和外延。比如诗人的那首长诗《击壤》著名诗人芜弦这样评说:
“诗人铁舞耗费两年时间创作的《击壤》,虽然全诗只有150多行,但却穿梭于远古与现代,对于人类生存的本质进行不断地缅想和置问。作品中,日常的意象在历史行进的节奏中集中展示,沉重的历史在这些日常意象的灿烂下解构,还原于我们当下的日常诗歌语境。诗人在指向明确的有节制的叙事中,制造了一种对现代文化附加的桎梏功能的反思,以及对古老的大地文化的缅怀———人,无论如何不能失却自己的家园。《击壤》通过个体审美情感再现的同时,对于人类生存本质的思索,无疑让整个诗作具有了哲思的诗性特质。《击壤》具有了诗歌本身的穿透力量。”我也在想,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更重大的作用也是要告诉所有的诗歌作者,诗歌的家园是我们的古老文化,比如诗经比如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如何在传承我们自己文化的同时更好的承接外来文化的介入,这是每个人应认真讨论的永恒话题,我们不能在快速的西化中忘却自己的根本,追求形而上的喧嚣和热闹,甚至有人不停地写下大量的重复的毫无意义的个人吟偶,极度狭窄地沉浸在自己个人的天地里,不去做更多有意义的思考,这样的诗歌写得再多又有何用?
铁舞的诗大多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就算与古诗对接也能看出他生活和思考的痕迹(如302),他的诗语言丰富,姿态多样,忽如小孩子般稚嫩,忽如哲学般高深,忽如杨柳般摇曳,忽如修女般内敛,忽如圣女般优雅,忽如阳光般明丽,忽如细雨般润泽,忽如李白般狂放,忽如杜甫般平实,忽如陶潜般隐逸……这也正是诗人思想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对诗歌的写作也到了信手拈来皆佳句的状态,(如191纯然是绝句的思路)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啊,写到此忽然想到曾读过诗人一篇小说名叫《路上的事情谁知道》,在此我借来说说诗人达到这个境界其中的阅读与思考,梳理与归纳不知做了多少功课,所以在达到让人敬佩和羡慕的路途中,我们谁也不知道诗人的艰辛与努力,但诗人却并没有为此而自满,他还在不停的自谦与反思。诚如诗人写下的诗句:
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 /想擦出火来 / 但不能 / 一遍一遍 /石头还是石头 / 就像我就是我 /还是没有觉世(220)
2013-12-25 

读铁舞的诗集《号喊》
李天靖

诗人铁舞的《号喊》诗集由TW学院出品。这本诗集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日记体。他从2010年6月1日写至2011年5月31日止,坚持每天一首,一年共写了365首。大多是短诗,却因其耐读,我花了好多天才读完,不少诗可圈可点。
这个书名叫“号喊”,为什么起这个书名?封上设计这个“号喊”两字,特别抢眼,字号由下而上,由虚而实,由小而大,给人一种从无声至有声、极弱至极强冲击力的真实的幻象。
这个“号喊”,诗人要“号喊”什么?我在这本诗集里读出日常性生活在诗人内心是怎样一种鲜活的呈现, 这些幽思之作,充满了内心的丰富与张力:或寂寞,或躁动;或绝望,或希望;或宁静,或激越;或愤懑,或忧伤,或快乐;或恐惧,或梦魇……
诗人的一颗心。
它是寂寞,在去参加一个诗人的什么聚会,一路上见车水马龙,万家灯火,一踏进一间绿色小屋,发现只有五六个诗人,诗人由衷地感叹:“抬头看见一弯月丫∕高高地悬挂在夜空”———

诗人应该是瘦瘦的
那是月亮对我说的
(138) 

它是恐惧,诗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倾斜的———
整个世界
是个行窃的口袋
把你装进去
太阳也被浩劫
(136) 
它是绝望,
快速运算,减去夸张
算出绝对数的平方根
———然后再除以可能
(5) 

一种减而又减,又去被算出平方根,再除以可能,成为“不可能”的一种绝境,诗人如梦魇般地“号喊”与挣扎了,却是无声的。
但我们从诗人的另一首诗里,看到了他的英雄主义的力量:

我认定上苍一直在我头顶
即使从谷底出发也能上得高山
(106) 
它是宁静的,
宁静的时候让甜言蜜语离去
让怀疑和试探离去
只有信念的灯亮着
(54) 

像发自内心的沉潜,像箴言一般给人醍醐灌顶。
诗人应有自己的对事物的判断,持有自己独特的真理,唯一的真理:

成见不可用成见抵御
……
区别在于:你的爱憎分明
不轻易把自己交给任何真理
(109) 

是的,写诗更多的是“只为阅读期待的写作”,也许真有这样的诗,“以亡灵的声音发言”(欧阳江河语),并希望用“‘影子的作者、批评家、理想主义者、语词造成的人’”这样一种“多重角色”构成自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只写他自己真实感受到的。他想证明真实的自己,想证明人的丰富性。
诗乃是心象所造之境。在这本诗集中,我看到了铁舞艺术手法娴熟的运用。诸如,隐喻(137),拟物(287),(322)超验,倒置(324),反讽(355),悖论(340)等。
现代诗有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叫“悖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之为最能体现现代诗本质的特征。铁舞的(340)这首,这样写道:

从明天开始
我只用一行诗纪念你———
麦子熟了,我们依然饥饿

抑或是为纪念海子逝世23年而作。“麦子”这个经典的意象的不朽,在铁舞的诗中,更多的在于精神上的饥饿———于真理的追求,关乎中国一种普世价值的缺失,文明进程的一种努力的企盼。
而戏剧性,如(271)(275)(279)(284)(288),最多。

走进林子的时候
把每一棵树都当成演员
它们被精心设计
它们站在那里就是表演

我穿越树与树之间
并时不时在一棵树前停住
我们之间发生关系
我抚摸,或握手,或致敬
还有严肃或微笑
以亲善的名义,以知心的名义
以各种名义的名义
我以鸟的姿态穿越,回环,栖息

我和一棵树
一棵树 一棵树
默契 完成一组林子的舞蹈
( 271) 

它的戏剧性,场景,在林子里;人物,即“我”与“每一棵树都当成演员”;还有它的表演性,“我以鸟的姿态穿越,回环,栖息”,我和众树“默契 完成一组林子的舞蹈”等,形象十分生动。要表达的,看似是人与自然的亲善和谐的关系,问题还在于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去表达,如果“众树”不是象征人群的话,是否反证着这样一个现代主义的悖论:人群意味着孤独;诗人到“众树”里寻找亲昵,又是因为什么呢?
另一首:

你面墙站着
我从你后面走来

但我们横向有一段距离

我直线走到墙前站住
像一个军人一样
———向后转

因为我们横向保持一段距离

你继续面墙站着
并不知道我曾经向你走来
(288) 

这首诗想说什么,与人保持一段距离:即使“尾随”,也要保持一段横向的距离,延伸出的意思,对人与人的关系的高度警觉,也许诗人内心里有一种恐惧任何一种关系都会伤害人。而“墙”的意象出现,更会让人想到些什么。“我直线走到墙前站住∕像一个军人一样∕———向后转”,因此而有嚼头。
或许,他在写诗之余常写点小说,注重小说的情节性。但他诗歌中的“情节”,正如他所说的中间应该有破折号,即为“情———节”,情更多的是指情结,节为节奏,诗歌本体的东西。但这跟他暗中操练小说肯定有关。他曾在《上海文学》《当代小说》《华夏文坛》发表《路上的事谁知道》《教伤》《被抓马》等小说;他还喜欢看话剧,参加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抓马班”的表演培训,这就印证了写诗这门手艺,功夫常常在诗外———在他身上表现为如此,那是一种不期而遇的收获。
李天靖于华师大2013.10


依稀看到一个在上海滩行走的灵魂
灵 子

当下诗歌浮躁之气弥漫:一是写诗人比读诗人多;二是大凡写诗的,十之八九都感觉自己的诗是最好的;三是小圈子间互相吹棒之气盛行;四是在这铜臭味十足的年代诗集也成了金钱的奴隶。等等等等。而今读铁舞的《号喊》,第一感觉是依稀看到一个在上海滩行走的灵魂,一个智者与草木水土天地空灵的对话,一个把诗堪作餐饮的诗痴,一个敢把诗歌移植到生活角角落落的异见者。行走的灵魂,非行尸走肉。诗歌是有灵魂的,诗歌没有魂,往往是苍白的。“少年的白马在水里走/上天堂去/父亲在上/祖母在上/我的先辈们在上”“前方/一条红色的娃娃裙/如飘飞的蝴蝶”,这是号喊里的第一首诗,打动我的是少年的白马在水里走,仅此一句,开始喜欢上他的号喊,因为,从第一首诗里,让我读到了一种久违的诗歌之沉重感。
这些年与铁舞的交流是多元的,诗歌是他人生奔波中所依仗的“重器”,很难想象现实生活中没有诗歌元素的铁舞会是怎么样。“一个人的林子令人惊异/象我这样的诗人最易伤感//别急/那边来人了/一个女人/一条狗//女人和我一样撑着伞/狗在她前面遛/这个傍晚再没有别的风景”(号喊之53)。好的诗歌是不需要解释的,好的诗歌在于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好的诗歌在于从平淡的生活中体炼出超出语言之外的意味或场景。“一只手中/密符闪光”“坐在风里,打开手掌/你问我答/灵思闪光”(号喊之231),这是不是坐在风里的铁舞写诗时的体态呢?犹喜坐在风里打开手掌的感觉,神的光运行在风里,诗人铁舞坐在风里写诗,那里有无数个奇异的灵魂相伴左右。
平常相识铁舞,总被他诗歌上的奇思与异想所折服。“诗歌就是要有病呻吟”,“好的诗歌就是天籁之音”“试着把十个不相干的句子组成诗,看效果如何”(铁舞语)。这是在咖啡厅里的铁舞,谈及诗歌,他往往处于一种无我的状态,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火车站附近一茶厅,那个世界只有我们两人,谈及兴致,倒有好事的警察过来硬要看我们交流的资料是什么,那时他们很可能感觉这个谈话的“怪人”在搞什么间谍活动。

小孩儿,回家吧
我———前见着了古人
离得太远看不清楚
谁能告诉我:
你整个地沉浸在他的诗歌里

某日中午。
刈草的香味多么清新
小伙子你坐在草地上
早晨我坐在草地上
念住那个年龄
天空低低的 云是它的表情

吾也是喜欢尝试与破坏的人,不破无立。上面这首诗,是《号喊》里的一首诗,只是这是首无厘头的诗。因为我在用铁舞的思维把《号喊》中40--50诗的第一句拣出来,组合出了上面这首诗,也算献给铁舞的礼物吧。
有意境吧?思维够开阔吧?张力够扩吧?
吾废话已太多,就此止住。
阿弥陀佛!
灵子 2013年小雪就 

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
———读《号喊》
裘新民

捧读铁舞这本新诗集,首先吸引我的是集子的名字———好喊。映入脑际的,却是艾伦?金斯泊格的《Howl》和爱德华?蒙克的《The Scream》,这两个作品的名字翻译成中文,都有号喊的意思。当然,很多时候金斯泊格的诗被译成“嚎叫”,而蒙克的画被译成“尖叫”。
因为书名,加之以前对铁舞地铁诗歌的印象,以为这本诗集中的诗仍将是行进、奔突、铿锵的,呼啸着,呐喊着,直抒胸臆。可是当我翻开诗集,一首一首细读其中的诗时,全然不似我以为的那样。当然,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读铁舞的诗,或许正因为系统地读,便十分在意其诗歌的表达程式,致力于从中发现它们的力量和它们本身的美。
读《号喊》,可以感觉到,其文字所表现的不是恣意挥霍情感的状态。与其说诗人是知性的,毋宁说是克制的,通过自由而散漫的句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企望———如151———“想开花 没错/但也会开错一个时机”———或富哲理,或有诗性,或是生活之趣味,或是梦境之意韵。通读之后,整个集子中不能说没有精雕之作,但更多的则是看似信手拈来然而却是随心所欲笔随心走。而形式的短小与语言的舒缓、理性的纯粹与叙述的繁复,却是相得益彰地体现了诗集中大多数诗歌的风格。有时,一首诗的前几句看似漫不经心,再读下去却如武陵渔人入桃花源———豁然开朗,而之前所感觉的漫不经心也似有意为之了。私下以为,至少这本集子给我的感受是,铁武的诗多于哲思,这是否如黑格尔所言,艺术最终会变为哲学。
当然,诗人对句式的把握,体现在对情绪的把握,显现了诗人的冷静与客观性。而这些,又或多或少的表现在情绪的克制和语句的收敛上。即使如364这样在集子中算比较长的诗,诗人也始终把握住语言的尺度,尽量地把情感限制在一种诗人自设的高度内。之所以选这一首诗说,是因为我觉得这一首诗是集子诸多表现手法最多的,那种欲说还休、欲跨出脚去又踌躇不前、内心有各种挣扎却又坚守心灵维度的类似呓语的诗句,也最能体现这本集子的风格。如此诗的结尾———“一切来自于这个世界———它也有一种高度”。而诗的开头,于迂回反复之间,透露出诗人的思考。
有些事,你知道了
却说不出来;说出来的
却并不知道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诗人多次写到了梦。之前所谓“呓语”,也得之与此。总以为以铁舞的理性,应该会远离甚至有意识地逃离梦了,然而他不但写梦,还在梦中回忆,在梦中陶醉,在梦中沉溺。此外,还可读到诗人颇有字恋意味的对“我长长的影子”、“镜中的自己”的描绘与歌咏。为什么诗人如此在乎这些呢?也许106这首诗中的一句———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能够给我们一种指向。因为这样,就将这一诗句,作为了本文的标题。
一首诗的境界往往通过它的构造方式即语言的运用去实现,而语言的运用又无不可以反观作者的内心。诚如铁舞在《后记》中所言:“这只是我的每天记录……。”虽如此,诗集中的诗也是内容百般,形式迥异,限于篇幅,很难一一细述,但我以为第252首或许恰如其分地展示了诗人的心境:“天性的火欲燃 但没有一只手/会点燃我内心的灶堂/我内心的火苗何时能得到解放/请问,先生,是不是这样?”也许诗人是想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唤起情感”,而诗人自己也因之而领悟诗的艺术。这只是我一孔之见,至于作者自己以为如何,则不知所以了。

读铁舞诗集《号喊》后之嗫嚅
曲 铭

《号喊》的特色在于它的开放性。题材丰富,有生活气息浓郁的,比如210,120,180等等。让人觉得诗无处不在,与生活关系密切。每天写一首诗,这种态度说明诗并不神秘,只要有所认识,完全可以信手拈来。
这就让诗走出象牙塔,而平民化。这是一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诗坛,作者的态度。这种态度我以为是对那些先锋、探索、学究性的、晦涩、极端个人化的诗作,那些力图以艰深来表现深刻的诗作,表示了怀疑和轻蔑。
《号喊》的一些作品,表现了作者的思考片段,灵光咋现,吉光片羽。比如106、107等等。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它们都是一些短小的诗,最小的只有两行,还有很多四行诗。这种短诗,纪伯伦、泰戈尔写过很多。冰心也有很多。
刚开始写诗的人,竭力想写得像诗,从模仿开始,到有意图的培养自己的风格。当写得“像”了,和诗坛上的作品像了,作者开始厌倦,于是希望自己写得随心所欲,而不拘泥诗坛上的那些样式格式。《号喊》的诗作,可能就带有这种厌倦之后出现的放浪不羁,天马行空之感。
这似乎是说,诗无定性。如佛无定性那般。“五四”之后的自由诗发展至今,诗人们已经失去了耐心,在国外诗的影响下,特别是近30年来的新诗的革命性解放,中国自由体诗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才能继承发展中国古体诗的优良传统,而在新形势、新时代下放射异彩?诗人们无数次问自己。
《号喊》中的一些作品表示出铁舞对于诗歌现状的反思。287、335/337、339、352等诗是读了小鱼儿、伊沙、宫玺等人作品后的感想。
铁舞作为诗人更作为评论家的特点在于,它接受一切诗歌流派,只要它们对待写作、对待诗歌是认真的。这种态度表现在铁舞的诗写作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灿烂面貌。这曾让我恍惚———这不是杂乱无章吗?让读者难以看清作者的倾向和立场。而倾向和立场往往是一个诗人的写作动机,以及原动力。翻阅《号喊》的过程,同样让读者感到难以适应,线头杂多。风格是一贯化的结果。专注一点,才能深入。这在铁舞的《号喊》里是找不到的。
于是又牵涉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为什么要用诗体来写?有话为什么不好好说?为什么不把这些灵感片段以随笔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这是一个社会学范畴的问题,铁舞不必回答。《号喊》提供给人们丰富多彩的诗体文体,其中不乏佳句妙作。
225首说的是一个一岁和尚。铁舞赠我《号喊》日期是2012年10月6日。时隔一岁,我还以铁舞这篇文字。此乃匆匆翻阅的随感,是不是也符合《号喊》的基调:信手拈来,实事求是。
第214首:年终的钥匙有多少种曲调/夜的美妙咫尺之遥/不知道谁提着灯从佛城走过/去松溪草堂听听泉水看看小草———此中的韵味只有我们知道。比较雅的。
第180首:一天到晚看书,怕从/镜子里看到鬓角的白发/未完成的诗稿丢弃一旁/电脑上胡乱地敲敲键盘/去树林里弄弄拳脚/向着太阳呼唤还我青春/和一只小狗在草地里嬉戏/我学它汪汪/它还我汪汪———平实的、白话的、鲜活的、生动的,这样的诗在《号喊》中很多,铁舞在号喊,我的议论只是嗫嚅。它的感情和意义有待不断开掘,及诗人百年后的盖棺定论。
2013/10/6 

回归自然
———关于《号喊》
曲曲儿

铁舞是个“老”诗人,但他的心比较很多人都年轻,一个真正的诗人,本来就是始终怀有赤子之心的。《号喊》有种返璞归真的味道。回归自然的倾向。回到当初开始写诗的那个状态。这在一些表现所谓世俗题材的诗作中略见端倪。如第236首、185首、251首、345首等。《号喊》给我的启示是,铁舞要将诗平民化、日常化,消解这些年来的贵族意识,知识分子意识。他要说,那些自命不凡的诗人不要感觉太好,其实诗无处不在,只要有发现美的心灵,关注人类社会的善良情怀,生活中的诗可以信手拈来。
《号喊》让我们领略到生活中的诗意盎然,让我们学习到平凡生活之美学。这本诗集中的很多诗,都是关注当下的社会事件,家庭事件以及个人事件。铁舞自己说,这只是我的每天记录,说不上是诗。正是这混淆了生活白话与诗歌的界限,使得这些文字摆脱了酸酸的文人腔调,而清新脱俗了。这些年诗歌被诗人冷落乃至鄙视在圈内人人皆知,如何摆正诗与生活的关系。铁舞的《号喊》,个人以为是可取的姿态。看似日常口语,然不乏奥妙诗意。起码是一种探寻。
铁舞的大胆实践同时证实:只要保有一颗赤子之心,那么到什么时候都是可以写出精彩纷呈的诗作。并不受年龄的制约。我们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一般在50岁之后,到了看穿了的阶段,到了就感到激情不再,难以像年轻时候那样蓬勃汹涌,如不可抑止的射精般地创作。问题在于,思想并非科学论证那么枯燥,伟大的思想和奇特的想象力常常是孪生兄弟,或者说是雌雄同体。仿佛我在看科学著作时,在浩瀚天体和没有穷尽的粒子世界里穿行,发现科学家的想象力绝不亚于诗人。铁舞的《号喊》正是他几十年诗歌写作历程中的又一次新的冲锋,是他的诗歌经验的多彩体现。其中体格、风格的多样性,不拘一格,令人叹为观止。
不得不提到这本诗集中诗的格式特点:短。244首、251首,有的仅寥寥三行。诗的长短本无规则。除了古典诗,特别是中国的格律诗。自由诗的行数,字数是千人千面。然而,就目前市面上看到的现代诗歌样本,真正短小精悍的很少。没有一定的篇幅就难以表达出丰富的涵义,已经成了很多诗人的习惯,比方说最常见的四行一段,四段十六行。压缩,精华,本就是诗歌的特征之一。就我个人的喜好而言,在史诗之类的长诗和短诗小令之间,我选择后者。“既然不能在思想中挖掘出一条道路/那条爱的地下之河,能否/慢慢穿过层层岩石呢//(251首)
2013/12/27 

来自生命中的号喊
———读铁舞诗集《号喊》
如枫落

在2013年11月我主持的一次“悦读会”沙龙,嘉宾老师沈锡良是上海著名翻译家,活动结束时,他送我一本诗集,是铁舞的《号喊》,这本诗集有所耳闻,后来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遇到铁舞谈起,想不到由沈老师转赠,颇有意义。
先说说诗集的整体形状小于平时书样,比较适合放在包中,有随手翻几首的欲望,封面号喊两字由上向下重复排列,颜色逐渐变淡变小,如一种回音壁。从空中发出声音,或是从深处发出,抵达高空。有种视觉与听觉的触动。
卷上第一首,《少年的马在水里走》这首是情感诗,初恋的情感一直在心底缠绕,还有亲情。用连续反复的手法,通过自己想象的马儿游走,怎么会是在水里呢?柔情是水?使得马儿无法奔跑,水时柔时汹涌,在亲情与爱情之间,少年无法狂奔,这里有着少年的无奈更多的是缠绵。有着鲜活的比喻,“娃娃裙,向日葵,还有蝴蝶”。将萌动的情感写得婉转动人。有着烂漫的基调。这首作为诗集的第一首,是因为2010年6月1日--儿童节,想起年少的青涩,故事、思想就从这里开始。
第37首:“剪刀并非春风/你不再是杨柳/被弃在地上/委泥而烂去。”第57首:“一棵树是一生/当是一种传说 谁肯定?//我肯定:一生是一棵树/觉悟是生命”第238首:“这个世界/有一人发言了/我就不发言了//诗人们,你们说话吧//我只说一句;/梦要慢慢孕育”第328首:“在开往市中心的地铁里/我观察时间是怎么过去的/城市被解剖/风景在刀刃上掠过/意念的愁思破坏又被编织/花朵在时间里消失/但还有喘息证明”这些里面可以看到城市的节奏,诗人作为普通人的思想痕迹。从自然中感受意象,印象。从城市变革里感受自然。
如果你想一一解析诗人的每首诗歌,必须得了解诗人的生活,他的细节,了解诗人所爱好所想。诗集里可以看到诗人一些设问,鞭策,警语,初翻阅有时感觉如耳语,口语,不经修饰,细细再看,里面有跳跃、有戏仿、思考与反响。
诗人以诗日记的形式表达内心深处发出的一种声音,很分量,有内容,凝聚成一股气流,直冲天空。有些诗一般人很难理解,甚至会曲解,误会,不过我感觉诗人的风格接近尼采的诗歌。语言风格,题材,表达的趋向。
这本诗集有个小小的缺憾,没有目录,翻过后想再看时,只得一一找寻,比较烦。可能也是诗人特意设计、别出心裁。《号喊》自诗人言,不是诗,只是一种记录,一场心理路程,它还有个并置的标题,“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处于书籍的顶端,因为字小,一般人不注意。
2014.01.29 

时光书
———读上海诗人铁舞先生诗集《号喊》
山东济南 王霁良

上海诗人铁舞是《华夏文坛》文学期刊的老朋友,前段时间寄来一本2012年出版的诗集《号喊》,以诗的形式记录了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每天的心得和感悟,诗正好365首,一天一首。每天均有所得均有所悟,不是每个诗人都能有的,但铁舞先生做到了,虽然365首有些尚未成诗只是一个片段,甚至有些篇章只有一二句是诗,但天天都有诗的情怀,不正是我等要追求的吗?
在写实主义日益自由的当下,诗写作早已转为以叙述为主流,虽说直白为诗家所忌,但有叙述必有铺陈,再好的诗也不能保证句句是诗,实际的情况是一首诗中几句有诗的成分,就已经不错了。当下拥有话语权的所谓特权者依照自家喜好,制订了这样那样的标准,我读铁舞先生的诗,感觉到他根本不理会那一套。他的诗自成一家,始终有超流派的清高和自负,“认准一种音调/它属于高雅 虽然/我常沉浸在粗粝的歌唱中/但那种歌唱/也合乎高雅的法度(105)”,“我和那些俗气的诗人/不一样 他们写的诗句/是别人的装饰,而我想/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106)”。
这些年诗人出版了诗集《瞬间伊甸园》《山水灵墨》《手稿时代》等,发表了长诗《击壤》。这本《号喊》,扉页题有“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诗人心有所恃,他的生活、他的诗生活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已经从个人天赋、才能和想象中突破出来,在最寻常的地方诞生了诗意。———“坐下来吧,摊开纸/别偷懒,听诗的召唤(34)”,尽管诗人写诗的方式,我从未体验过,还是挺钦羡这种真正静下心来搞创作的心态,曼德尔施塔姆就写过《我低声在草稿上诉说》。
《号喊》里的365首,从1到365按数字命名,属无题诗,有些抒发的是当时当地的感受,不易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态,但还是能感受到足够的深度。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支芦苇,但那时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号喊》正是诗人所思所想的集中发寻,在这本集子里他写了一些对生命、对时光的思考,———“思维的蛇一直潜伏着/在田野的草丛里/游动 并开启一个梦/那份妙悟,醒来时已无法链接(11)”,“让时间倒回去,让意识倒回去/让思维的列车反向行驶/好做让儿童高兴的事,令时间微笑(38)”,“我要走了,离开旧居,门前的花开得从来没有这么多;那是一大丛一大丛的深情,她们都是我种下的儿女。(191)”,时间不时地穿越诗人,他的生命中大部分时光羁勒于此,一首首高致作品展开在读者面前,心灵妙绪、深永动人。“在开往市中心的地铁里/我观察 时间是怎么过去的/城市被解剖/风景在刀刃上掠过/意念的愁思破坏又被编织……(328)”,“哦 时间的烟鬼/怎么让火烧着了手指”,他甚至写了不少探索生命幽隐终点的篇章,如“听说瞬间凝结的生命/可以用拥抱释放/我双臂张开/守护在运行的道上(76)”,那个张开双臂拥抱的终要抵达的边界,尽管谁都无法从那里转身往回走,但又何尝不是摆脱生之苦难的出路?
《号喊》里有一些诗是反物质主义至上的号喊,大都市的灯红酒绿中,诗人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反思的却是物质主义的虚无,“不怪你———/世道如麻———/你说风在算钱———/见纸币在飘荡/还能看见时间的声音吗(60)”,他写的纪念诗人海子的诗歌,别具一格,“从明天开始/我只用一行诗纪念你———//麦子熟了,我们依然饥饿(340)”,海子确实被物质———这个无情的情人折磨透了,他的死与此不无关系。在今天高度物质化的生活中,寄身满是利欲熏心的商人的城市,我们又得到了什么?
这本集子里再现了一幕又一幕现实生活画面,诗人的精神人格与哲学思想并置于这些人生景观中,这些画面更多表现出诗人对心灵的透视,具有很高的诗学悟性,其中有一首描述钢管舞的诗,“哦,钢管,钢管/你和女孩一起在街头组成/———铁之舞/忘不了,我获得的启示/生命有了支撑才能起舞”,这首诗,不正是铁舞先生自身的写照吗?
铁舞在诗集“后记”中说“这只是我的每天记录,说不上是诗。……我因此而想把它汇集成册,赠与少数朋友。”我作为后学,学诗时断时续,读不透、谈不出先生诗之高深,蒙先生抬爱,写此短文,算是对先生《号喊》的评语。
王霁良:山东诗人,1967年生于山东成武,现居济南。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山东青年作协常务理事,《华夏文坛》杂志主编。


赛里木湖中游来一条冷水鱼
———读铁舞诗集《号喊》
於志祥

2012年11月28日,铁舞通知我,去上海作协礼堂参加“纪念辛笛百年诞辰诗歌朗诵会”,看到赵丽宏、许德民、张烨、缪克构等都在会上讲话,或朗诵诗作。那天,来了很多诗歌界的朋友。我们坐下后,铁舞从包里拿出一本自编自印的个人诗集,书名为《号喊》,让我看后提意见,我答应会认真看。
我写诗已三十余年,但我从未对别的诗人的作品谈过形成文字的意见,这次铁舞通知我,将组织对《号喊》的讨论,让我也讲讲。
我先后多次看过《号喊》。每次阅读,都感觉铁舞的诗特别注重诗艺、技巧的应用,看他的诗,有时一两遍是看不明白的,他在诗中,多处运用隐喻的技法,例:作品(38)

那些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哪里去了
想着这个问题时把乘车回家的路
方向弄反了
过了好几站在人民广场才觉悟
后来我想,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就在这里
……,……。
这首诗表面看波澜不惊,内在颇不寻常:前两句铺陈,第三句作为诗眼,突然亮堂起来了,最聪明的大脑,是特指某种人,这里并没有摆明褒贬之意,过了好几站,到了人民广场,才觉悟。仍不失为聪明之举,进一步肯定,聪明的大脑就在这里。
作品(52)这首诗,表现了佛学的教义,暗指“因果报应”。世上的人做什么事,天都在看着。所以,起首句就把天空比喻为悬镜,用了十二个“照着”即“看着”,把大千世界都包括进去,把广袤的乡村和城市、把裸露的山川与水下世界、把天安门广场上和平行走的人们和沙漠里塔利班恐怖的行径、把罪与恶、真和善,多重的对应,尽数罗列,让一个传统的话题,再次用简洁的表述,提炼成一首诗,这首诗取材上很大气,展现了宽阔的视野,这在铁舞的诗中不多见,有新意。
《号喊》中,另有吸引人之处是作品(200)平安夜的圣咏。铁舞用点划成耶稣受难的人体图像,来创新诗的新的表现形式,它不同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画作,并不破坏与文字表述部分、诗的整体衔接的协调性,这种诗作的表现形式,我是第一次看到,感到很新颖,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享受,虽然前几次阅读总是看不懂。诗的形式创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诗人梁志伟曾尝试写过象形诗,他是用文字,按表达内容的自我理解,排列成象形的结构。中外诗歌,在形式上探索创新的现象还是比较多见的,如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曾影响过不少中国诗人。铁舞在这方面的追求、创新是有价值的。
铁舞《号喊》中的诗作,在诗的节奏运用上亦有着鲜明的个人特点,辅佐了他的形式创新的另一面。例如,他在诗中大量使用破折号,除了破折号本身要表示声音延长、与话题突然转变的含义之外,它还能调控诗的节奏。作品(176)诗的每行前面,都用了破折号。并在他的许多诗篇当中,都有在句式中间运用破折号,我就试图按此提示,来感觉朗诵的效果,努力进入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之中。而作品(356)中,用了四个整句式的括号,这种用法,在徐敬亚《崛起的诗群》一文中有论述,许文认为是起前后并列作用。
在文字运用上,我在《号喊》中没有遇见激情澎湃的词语,感受文字很冷静,反复阅读,总体上文字的感觉是冷冷的色彩。于是我就此想起曾经到过的新疆伊犁,高原湖泊“赛里木湖”中那里出产的冷水鱼,生命力顽强、生长周期慢长,我曾在餐馆品尝过这种鱼,味道鲜美。我感到铁舞的《号喊》中的许多诗作,就像“赛里木湖”中游来的一条条冷水鱼。它生长在深不可测的湖中,蓝得很冷的天空与蓝得很冷的湖水浑然一体,在那里,我曾流连忘返,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但感觉那里与尘世离得很远。
铁舞本人的诗评很见功力,诗人杨明就曾跟我提起,说铁舞诗评写得好,铁舞也曾为我的诗作《本?拉丹死了》写过评论,并在我的诗集《冬天之影》中成为压卷之作。他的诗别人怎么评?很难。因此,我只是凭藉个人对他诗作反复阅读后的直接感受,梳理成文字,算是完成铁舞交办的任务。最近一期《文学报》有文章《新诗:面临的困境》,其中谈到诗作技艺的重要性,多位诗评家、诗人都强调这点。我想任何好的内容,都应找到合适的表现形式,因此,现代诗的形式探索创新,是新诗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铁舞诗作中体现的那份追求,应当予以肯定,期望能够更加出彩。
2013年12月7日 

灵魂的嘴
———读铁舞诗集《号喊》
深圳 卡 雅

打开牛皮纸信封,一本诗集滑出,躺在我的手上。这是上海同学铁舞用“生命中大部分时光”凝结成的“诗日记”。这份果实,与我的手恰好吻合。巴掌大的重量,我掂一掂,沉甸甸。
封面的《号喊》蛰眼,一串字迹,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清晰至模糊。我感受着来自上海的声波抵达深圳的律动,共鸣就此产生。我的脑海在瞬间浮现出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的画面《嚎叫》,一个骷髅似的人,在背景扭曲变形的色彩中,双手捂耳,惊悚地大吼,那是灵魂的不安与绝望。为何不同时代的灵魂相遇在一条狭路上,看来人类在前行中不管何朝何代总有无法摆脱的灰暗地带。听一听吧:
“尖锐的声音渐渐往下坠落
|没有慢板的优美 你听不到
大多数日子你都是聋子
生活不像汽车加满汽油那样容易”
读着这样的诗句,“生活不像汽车加满汽油那样容易”一下子带领我们跌入人生的困顿。那“少年的白马在水里/走在蓝莹莹的水晶宫里/ 一条红色娃娃裙 /如飘飞的蝴蝶”干净之水与浪漫诗意却因生活的重量,变成“一块玻璃”、“全碎了”。诗集中大部分诗行在表达诗人内心的“号喊”。 “诗日记”为生活补充另外的色彩,并给灵魂些许的慰藉。
铁舞每天的日子中都有一段诗人的时光,那刻他心无旁鹜,满心满眼诗的飞羽,“石头和鸟对话/铁舞坐在石头旁边抽烟/我开始和石头对话/鸟衔去袅袅上升的青烟。”这是他诗集中一首诗的真实写照。在上海的浮华世界中,诗人独坐一隅,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己的灵魂谈心。许多人因忙于满足物质欲望,没空儿坐下来,听一听隐藏的声音,嗅一嗅心中有没有花香。因而他说:“在天空和龟裂的土地之间/人 /分享一壶月光。”也许在宁静中思考,我们才有机会看清自己。上海与深圳是中国沿海的两座一线城市,虽说大城人山人海,身处闹市,上海的风景与深圳的风景中,都有诗人的孤独。那是一棵瘦树,不在旷野,根扎在林立的水泥建筑中。灯红酒绿,却不来肥一叶一叶的孤单。诗树却能独自芬芳一种存在之美,这就是诗人的脱俗与超然。否则他不会每天来一首“诗日记”,活在诗人状态中,这是诗人之雅。从另一种审美意义上巡视这是上海的奢侈,因为有这种诗人存在上海会更美丽。一座大都市没有独守情怀的诗人,那座城市就寡淡就不性情,只剩斤量的计较,那不瘪三么。城市广场、天桥、过街地道如果没有流浪艺人吹拉弹唱,还有街舞的旋转,挥笔作画速写,只有警察带着风逛来逛去,那不扫兴么。这些人并非附庸风雅之辈,他们活在自己的生活天地,真性情使然。一座大城市有了这种民间韵味与细节,才与大都市的称号匹配。深圳前年还在驱赶城市广场的流浪艺人,我曾为此写文为其鸣不平。深圳不像巴黎、纽约、伦敦那样的都市大气容人。这些人在百姓眼里另类,诗人也是他们眼中另类的人。好在有这样一些另类的人,城市因其多彩才有魅力。千人一面,千城一面。按部就班地为生活稻粮谋,成为体制的走卒,那种呆板,还不累坏眼球。
诗人之眼就要有不从众的视角,能看到常人忽略不计的东西与场景,那里充满生活的色调。“社科院的电梯是/学术向上的路 /顶层有个咖啡馆 /三个老人 一壶铁观音 /话题是空 / 中间一张台子坐着两个媒婆/ 念各种身份的名字”为其配对“这个岁月让人惊讶 /婚姻生意做到了这里”这就是铁舞的感叹。“诗日记”记录生活的种种场景外,还有种种想象的翅膀,在纸上起飞。这样的诗行,让我看到一位诗人对灵魂的拯救,人生再泥泞也要活得不坠落。“有些事/你知道了/ 但说不出来/说出来的却并不知道……让尖锐的锥子凿破你的口袋 /让娘儿们的针刺你心尖/ 或保存或失落 /或勇武或羞愧/ 据此/一切来自于这个世界/———它也有一种高度”
他的诉说旨意,是要保持人生的高度。这就是“诗日记”的灵魂所在。从一本369页的诗集中,我看到了诗人的生活与向往。我能听到上海的声波与水波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那是与上海隔浩淼大水的美国,那里也有诗人在大叫,那个人就是美国跨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堡。他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了长诗《嚎叫》,以此宣告二战后带给社会的重重迷惘,青年人遭遇精神危机与信仰危机,因而绝望与颓废,人们称他们是“愤怒的青年”与“跨掉的一代”。我们的时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探索阶段,市强文弱,形而下大于形而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追求。诗人能做什么,就是不管处于哪个时代,都要唱灵魂的歌谣,那才是真诗人,不然就当政客当商人当地痞流氓,不做两袖清风。铁舞的上海“有数字伴着日期的尖叫/ 在荧屏上在地表上”也有“蜜 /你把鞋脱了 /下楼时脚要轻点儿 /别惊醒了隔壁的灯火”。这种邻里情分中有一位诗人的温情与细腻。不过他的《号喊》还有另一种大的悲悯警醒地叫着“我们已经进入吃毒时代/不要害怕吃毒啊/ 大胆地吃毒吧 /蔬菜有毒 /鱼类有毒/ 蛋类有毒 ……人类正是在吃毒中进化”他用反讽的手法讽刺以金钱为标高的时代,控诉良知的丧失。听到这种声音,读这样的诗句能不苦笑吗?他以诗人的良心与敏感,每天用诗,言说生活的点滴,穿越一年的时光,虽说非字字珠玑,其心至纯。他不求发表,不追求完整性。在只言片语中,也有灵光乍现“一棵树是一生 /当是一种传说 /谁肯定 / 我肯定: 一生是一棵树 /觉悟是生命”。
铁舞的觉悟就在他的诗生命中,他不张扬。联想到深圳诗歌大展《面朝大海》诗集,2012年12月面世,有点特色值得一提,简言诗观。我只写“我心言我诗”。应该说每个人的简介都暴露了诗背后的真人,不少码诗的人自称戏剧家自诩诗人,那么大的名号不怕累断腰椎,自封大行其道。这不可悲么。因而我有意远离种种聚会,有一次客人策划聚会,他打电话说有某某领导参加,他在你也不来呀?我说有事不去就是不能去。因此,我认同铁舞这样的诗句:“你在写一首诗 /你以诗人的视角写一首诗”、“诗人———这一神圣的名/我们很难抵近”这就是铁舞的谦卑与自醒 。但我遗憾这个时代各路大师、经理、董事长、小说家、画家和诗人满地爬。我们走路得小心,不然会弄脏自己的脚。在这个时代想保持自重与尊严,做一个干净人,不易。铁舞自印诗集,赠给少数朋友,证明他的清白与清醒。多年以来,我拒绝别人邀请我说三道四。他说:你谈谈,五六百字就行。面对素朴的《号喊》,我不能拒绝。
他随心写,我随意谈,仅此而已。
2013-1-12 
写于深圳尔斋 


说不尽的微妙,犹如静电
苏州 素儿

很久没有静下来心写文字了,读书的时间也不多。拿到上海诗人铁舞的一本诗日志《号喊》,因工作有一些忙,大概的读了一些,却深受启发。
从爱好文字到现在,以前坚持-每天写,无论写的怎样,都会写下来。再些过时间翻阅它们,如果感觉不好,做一些修改。有的想再改的时候感到无能为力,竟忘记写的初衷了,想想不改,保持当初的本色。现在写文字的人太多了,自己仅仅是一个爱好,无须为这些汉字的排列与标点符号的组合,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都市生活节奏太快,自己紧跟在后有一些吃力。所以一度放下了写文字,同时给自己不上进找了一个很适合的理由。但慢慢的发现自己错了!在经历一些事后,心灵得不到一种慰籍的时候,再读文字时,明白自己喜欢在文字里行走,用心去领悟它们迸发出来的情感,与文字是无法割舍的,好多东西是不能取代它们给我的安慰和自信!所以我想有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要坚持下来,无论写的怎样,留给自己没有遗憾就行!这就是我读《号喊》后想到的,随手翻到195首“静电”,觉得很有些微妙,整个一本诗集,有说不尽的微妙之处。

时光片段
袁小泓

我第一次认识铁舞是在诗人杨秀丽新诗集《城市像琥珀般的花园》的诗歌讨论会上。好多年过去,阅读着铁舞的新诗集《号喊》,看到了诗人铁舞的坚持:他用整年的时间,以诗歌的形式写下一年的日记。
小虹同学,你/昨天非常可爱/在风里和我握手/握了左手还握了右手/还拥抱了我/我们一起走到地铁站/你向南/我向北/我们对面挥挥手/你说:上帝允许我和你再相见/我们再相见/再见吧,小虹同学!
这是诗人铁舞在他的诗日记里的其中一首诗,诗里写到了我。
那年是世博年,那次聚会是圣诞节期间,星期天午后。诗人们在迎勋路71号黄浦区文化馆聚会。窗外寒风呼啸,窗内暖意融融。大家朗诵,交流,不一会就到了傍晚。诗人们兴致不减,于是提议去附近的火锅店聚餐。聚餐告别的时候,我照例与每一位诗人握手或者拥抱。
铁舞的这首日记小诗也让我想起了好几年前在《城市诗人》投稿的经历。2009年,我在《城市诗人》“海上姐妹坡”栏目发表了一组诗歌《关于温泉的旅行》和《一个种苹果树的男人》。当时我用的是笔名席虹。收到那年的《城市诗人》杂志后,我注意到了《城市诗人》“诗人小说”栏目。我有了新的投稿方向,我甚至在那天的梦里梦到小说投稿的事。
第二天,我坐车转乘地铁去父母家,在地铁上我接到了铁舞的约稿电话。我告诉铁舞我手头有一篇已完成的小小说《旅》,我需要修改扩容再投稿到《城市诗人》。铁舞说好! 夏天过去,我的小小说《旅》修改扩容为《行旅之恋》。后来,《行旅之恋》刊发在了2010年卷的《城市诗人》“诗人小说”栏目。


《号喊》读后
叶 青

《号喊》是诗人铁舞呈现给读者的一部奇异的著作。
首先,作者从2010年6月1日开始,每天写一节心情文字,一直坚持到2011年5月31日。这是一种现代都市人尝试以诗性介入生活的方式,作者自觉地挑战日常的平庸与琐碎。点滴敏锐的感受,或飘忽而过的情绪与思考,都弥足珍贵地印刻在那些与语言亲密相拥的日子。从写作策略的角度来说,作者找到了一种充满慧心与巧思的文字呈现样式,也算是别开生面。
其次,虽然作者在《后记》中明确说明:“这只是我的每天记录,说不上是诗。”但是可能是由于作者的身份,和行文使用了通常的诗歌分行的形式,大多数读到此书的人都习惯性地把它当作一本诗集。这或许会指向一个过于浩大的课题———在当今汉语语境中,诗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铁舞向来热心于文体实验,或许他正是用一种具体的私人化体验,思考着终极性的诗歌意义。我的阅读直觉,让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本诗性随笔,或曰诗日记。它们是一些激发于生活瞬间的精神素描、细微的感想、不成型的诗歌片段,甚至是一些无意识写作的结果。当然,也有不少可以看作完整的诗歌作品。
第三,书名《号喊》。这是一个生造的新词,有何特殊的涵义吗?号喊可以理解为“呼号与呐喊”、呼天抢地的辩驳、抨击与质问吗?作者并未作出正面解答或暗示。通读全书,文字的总体调性尚属平静的叙述、沉思与遐想,即使是负面情绪,也基本处于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之间,始终没有达到“号喊”的激烈宣泄的程度。这个书名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有机会将当面向铁舞讨教之。

树和地铁的思想之舞
———读铁舞诗集《号喊》
朱德平

这是一个城市诗人在一年中所写的日记诗,365节,很容易理解。但我最终还是深深地走进了他的内在,并为之感动。我看到了诗人铁舞的背影,有许多时间他是跟树在一起交谈,又有许多时候在地铁里奇妙思考。“这是突然发现的一个事实/在那个熟悉的位置/那棵树消失了 我相信/我的寻找是一种幸福”。只有和树、树林在一起,诗人才会那样坦然、深情和希翼。树的生命的象征、宁静的氛围、成长的历程,都可以折射出诗人的感同身受。在诗集里,诗人与树的对话有十几节,语言平静,抒情微淡,氤氲着真实的人生气息。
诗人每天在这个大都市的地铁里飞行,地铁和树一样都是他生活中的依靠和朋友。但地铁里,毕竟是喧嚣的、嘈杂的、紧张的、物欲的,远没有树林那样静谧。所以,诗人的感悟又冷峻起来,有时则是无奈的诙谐:“我没有时间思考/但是 既然我们必须活着———/乘上地铁时/就该牢记:禁止吸烟……/因为 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诗人曾是地铁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在都市人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今天,诗人以警醒的语言表达了“遵守文明规则”的解构性思考,而这种思考往往是用简练的文字和显见的逻辑,一一铺陈,最后是水到渠成的一剑封喉,用凝练来警世。
铁舞在诗集里用虚实相交的日常意象,来投射他的理念和意志。对一个诗人来说,他的日常生活是有特点的,有许多思考、独处、雅集、甚至是浪漫,铁舞的思维永远在舞蹈,在飞行,他是一个特别注重思考的人———“缺少疯子的心情/会檫不亮感情的火花/人们用疯子来比喻我/我用疯子的眼光看别人/放开一些实在可行的/为了自己一生无憾/我愿意摆错位子”。反讽,是诗人的另一种思考,有时他更像生活中的斗士。“聪明的男人需要自由/生活把他们推向舞台/戏的角色让他们受到束缚/导演说:受束缚的角色/才配享受自由”。在自嘲中觉醒,让生活的哲理成为人人能欣赏的戏剧。在这本诗集里,我们还可以读到诗人更宽泛的思考,如:祖国、战争、思潮、命运、禅意,还有人性中凡俗的自然流露。
诗是个人体验和发现的艺术,蕴含着肉体的知觉和知性的调查(韩作荣语)。铁舞365节日记诗是一次心理旅行,也是他人生的缩影;是心灵史,也是忏悔录。每个人的体验不会是趋同的,他就在最后一节里写道:“……但你还不是诗人/你是个普通人//诗人———这一神圣的名/我们很难抵近”。———这就是我的感动之处,就像这座城市中的树和地铁,自然的,物质的,你都想得到,很难!
读铁舞的诗,让人犹如置身于音乐厅在听大提琴的独奏,我们感到了内在的能量,而不是小号那种一鸣惊人的脆亮。你是在跟一个思想者交谈,此时,诗的形式已经不太重要,用最平凡的语言,简约的手法就可以将生活中的诗意表达出来,这就是铁舞的境界。
2013/12/9 


拿到《号喊》时的几点感受
朱珊珊
铁舞将他的自印本诗集《号喊》亲手交给我的时候,当我看到封面上“号喊”两字从下面渐渐升上来的那一瞬间,眼前突然亮堂了起来,有股微风也正扑面而来,感觉作者内心的“号喊”声已经从身边、从四周每个角落响了起来,由小变大,由轻变重,由弱变强,并化为绚烂多姿的、激情奔流的诗的浪潮……
打开铁舞的《号喊》,再看内容。365首,每天一首,整整一年,汇总了他对城市美好生活的体验、随想和吟唱。尽管铁舞一再声明:“这只是我的每天记录,说不上是诗。”“其实,这是一场心里旅程,不加修饰,不为发表,只是每天在倾听‘内心的回声’。”然后,这一首首看似平淡却充满灵性的小诗,却都是从生活的长河中找到的“泉眼”。正如诗人姜金城在和铁舞的通信中所说的那样:“通过这些作品,发现了许多事情、诗意和诗的光芒!”
细细读之铁舞的《号喊》,我则肃然起敬。这是一部高品位的诗集,情思理趣,生命启示,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也领略到人类社会的美好情怀和诗意盎然。里面所表现的内容或题材真可谓丰富多彩:由自然中感悟人生,在事物上品味人生,自生活里体察人生,从艺术上关照人生。飘逸轻盈的诗句,就这样一行行,一首首,从那本诗集中飘洒出来,飘落在我的心田,绿透了我的情感……
可以这样说,个性独特,写法创新,思维跳跃,隽永深沉,不断的否定自我,完善自我,是诗集《号喊》的一大特色。《号喊》里的好诗很多,我随意翻开几首:
比如作品26
梦——是短暂的影子落在心上
表明人生的月盈月亏

通知运动的大海
一支先锋号小舟正破浪而行。

有如作品243
明月照进松林里
浮云却飘在天上

我愿意站在地上
和小草做亲戚

再如作品303
让那些树长它们的
我是一只爬山虎
天生就会攀岩
眼前一堵墙
不妨把它看做一座山
每一首都有诗情画意,闪烁着耀眼的人性光芒,每一首都有他的情怀、追求,以及自身人格的写照。
还有,6月1日下午在黄浦区文化馆举行的“中国梦”主题诗歌研讨会上,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张烨所欣赏和推荐的那首诗(287):
从前读宫玺的诗
如含一粒橄榄
有滋有味
咀嚼完后剩下一颗核

现在读宫玺的诗
依然是一颗橄榄
他先把肉去了
直接给你一颗核

两头尖尖
是那坚实的思想。
诗中纷繁的意象、隐喻以及纯粹之美,确实让人过目之后就很难忘怀。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刘勰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可见,真情至性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所在,恰如植物的根一样重要。铁舞洋溢着的理想与情怀,在他的《号喊》中体现得最为充沛。
综观诗作,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有着诸多追求的诗人,写诗成了他高质量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乐趣、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不求“诗名”,淡泊明志,正因为他有这种心态,用这种心态去看待诗去创作诗,而不是刻意“为诗而诗”,故在他笔管下流淌出这么多耐读动听、令人心颤又让人享受美丽的诗句。
铁舞是个有才华的诗人,也算得上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在这个需要纯净的诗来陶冶人们心灵的时代,他的诗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铁舞在创作诗篇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作自我,完善自我,纯洁自我。


一个诗人的号喊:几乎是诗歌的发生器
宗 月

诗人铁舞打算就他的自印本《号喊》,组织召开一次讨论会,叮嘱我写千把字的感受。网络时代,影像技术、传媒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越来越多,已经进入到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号喊》中365篇文字,是分行的、碎片化的。
我首先是带着这几个问题读的:
1、每一篇都有对应的写作时间,如果把时间一同印在文字下面,会不会产生新的阅读的可能?我想说的是,有没有受天气、节气、时令影响的文字暗藏在里面?或者,365篇,编排时已经打乱了?
2、如果单纯记录每天的感受,为什么要分上下卷?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的安排?我数了一下,下卷的开始日,应该是2011年1月1日。难道只是为了年度上的区分?
我读到的文字中,有心灵的记录、思考、情绪、追问、自问自答、梦境、格言、独白、禅释、对话、启示、幻觉、告诫等等,甚至我读到了作者的反思,对诗歌和文学的反思。作者把这些文字,统称为:号喊。整整一年的记录中,反复出现了几个关键词:早晨、小树林、天空、王、太阳、女人、城市、月亮、舞蹈、石头等等,这些应该是铁舞精神世界的重要构件。我猜测,铁舞的写作地点,绝大多数应该是在家里,或者说在生活区。写到地铁的不多,写到与工作有关的人、场景几乎没有,偶尔有几个在城市一隅遭际的片段。这些文字,给我比较强烈的感觉是,这几种状态:孤独、疑问、自省、嘲弄、渴望。
总体来说,是每天“内心的回声”,或者称其为“诗日记”。我不懂心理学,也不想从这些文字中分析出什么来,我试图以“读诗”的眼光,去发现诗意,显然绝大多数是构不成诗的。但几乎每篇又包含着诗的质数。
我把感兴趣的,认为有诗意或特别意义的,都作了记号,总共有30多篇。其中,我读到了我认为成诗的,有3篇:227,313,325,也有儿歌的形式如311,有些则讲究工整、押韵如157,308,325等;有些,几乎可以成诗的,却在某处打弯了,没有按诗歌的路数写下去;有些是用大白话,也有些是用诗的语言,有些地方跳跃度比较大。不一而足,整个册子中的碎片文字,基本包含了如下特征:
1、事:讲了一件事情,一段心理历程,或者一段有符号意义的文字,可以等同于“结绳”。
2、思:对某些东西的思考,有过程的,也有省略了过程而记录结果的。
3、丝;对事件或思考的抽丝剥茧,简洁、朴素的语言,从日常中抽离出一些东西。
4、实:忠诚于当天的思绪,不加修饰。
5、湿:每一篇都承载了作者的情感,不空洞。
6、史:每一天的记录,是生活史、心灵史,是生命中泛出光亮的东西。
这些质数,是产生诗的必要前提。所以我把这本册子,几乎看做是“诗歌的发生器”,对于作者应该具有多重意义。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句子,尤其这么一句“中国有多少汉字/就会有多少缠绕”,我觉得是非常有分量的,是一个诗人对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场域,全部的注解。
2013.12.11 


我在一个暴雨如注的日子读完《号喊》
梓 雨

诗是雨?雨是诗?你的诗却把雨搓成了多刺的荆棘/疯狂地落在你我身上/将世俗的心抽得遍体鳞伤/这是雨转世了诗的灵魂?还是诗赋予了雨的力量?
我是在一个暴雨如注的日子读完《号喊》的,合上诗集,不由生出了这样的感叹!
我们往往会说一首好诗是人类生命的赞歌,从这个意义上说,歌颂生命应该是诗人对人类生存状态、生活意义的一些零星琐碎、残缺割裂又独具意象的彷徨、怀疑、自问自答式的另类思考和探索。这样的诗,往往似一柄剑,即便能自我解剖,却少了些抽丝剥茧时游刃有余的从容;即便似一帖药,虽有短暂缓解创痛的作用,却难有深入调理根除顽症的功效;即便似一面锣,虽有一种特殊的音色,却真的少了些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的高贵品质。然而所有这些又都十分难得,我感佩诗人在号喊时对人类生存状态不同常人、不同凡响的感悟理解、自嘲自省和批判。
这样一种创作尝试的前提是诗人必须首先具备较大的文化气场和自我牺牲精神。这正是铁舞身上最可贵的东西。但是《号喊》的缺陷也是明显存在的,我以为,诗之为诗的重要特征就是那种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美感。说实话,《号喊》这样的创作形式,确实缺少了些作为诗之存在的抒情特征和诗本身所应该具有的独特美感。我们读到的,很多就是一节节烟熏风干式的句子。对比他曾经的《山水零墨》,现代诗所应该富有的玲珑剔透、极简多义、充满意象和张力的特质似乎少了许多。
我怎么突然就想到了武训,我认为铁武与清末民初倡办义学的乞丐慈善家武训很有几分相似之处,正是通过《号喊》,让我们仿佛认识了能固执地在这样一个时代蜗居在诗的狭小空间里,为诗活着,为诗坚守,为诗探索,为诗献身的另一个武训。
真正的诗人必须具有超越世俗的纯真与虔诚,奉献更重于谋生,其终极目的则在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善美。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章开沅说:“唯有如此真诚,才能不趋附、不媚俗、不出违心言”。
无论怎样,铁舞的尝试是认真的、有益的,因为他让现代诗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力量。

做一回自己的心理记录员
———回眸一次写作实验
铁 舞

2010年的时候,我想做一个写作实验,我想真实地了解自己,我规定自己是一个心理记录员。
那时正巧在读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的《瑜伽的基础》(徐凡澄译),其中有一个短语的表述触动了我:“人这心思化的生存体”,我反复想,什么是心思化的生存体?人是一个生存体,理解起来没问题,许多事物都可以说是生存体,一只猫,一只狗,都是生存体,但人和别的生存体不同,不同在哪里?恐怕就在“心思化”这三个字上吧!我就想用一年时间,把每天的心思记下来,观察一下我这个人是怎么个“心思化”的,亦即想通过一些坦露,知道Who am I ?
我决心从这一年的6月1日开始。为什么要从6月1日开始呢?这本身就是一份心思,因为6月1日是儿童节,我本人有强烈的少年情节,我认为我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在8岁以前,我是1950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生人,乳名新元。出生于崇明南门,为一善良张氏农妇抱大,大约5岁时,转至堡镇另一袁姓农家,在那里有过短暂的儿时快乐。7岁后离开崇明。我多么想让生命重新开始———我父亲给我取的小名即是“新元”。于是我在这一年的儿童节写下了我的第一片“心思”———

少年的白马在水里走
蓝莹莹的水晶宫里
一条红色的娃娃裙
如飘飞的蝴蝶
我儿时的向日葵般的女孩呵
她的名字叫野明

少年的白马在水里走
上天堂去 父亲在上 祖母在上
我的先辈们在上
失聪的耳朵 突然响起马的嘶鸣
前方 一条红色的娃娃裙
如飘飞的蝴蝶

———之后我就每天做这件事,下决心做到第二年的5月31日,以迎接下一个儿童节。
这个计划,由于我的坚持,终于有了圆满。
这确实是一个心理旅程。我的好友,一位心底善良的纯粹的诗人———曲铭,他给我的评价是:“是面对现实的,也有些无奈。是返璞归真,不过分琢磨。好像有些生活中的哲理,又有些顾影自怜。口吻,语言,实验,什么都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无所不知的坦然,是知天命的感觉吗?坦率地写,就是了。无关乎其他。我坚持认为,诗首先是写给自己的。是自己的心灵史。包括隐私。”
还有一个厉害的“猫咪”朋友这样说,这一个个小品,充满生活品气息的同时蕴含了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想表达的哲理。
看来,把我的心理旅程公开,是有一点点风险的。
诗是语言的天国,一旦天国里的幻想破灭,我的真实存在就陷入了囧的地步。
是的,我只是每天的记录,有时也会抄录以前的写作碎片,那是因为这些碎片恰好对应了我的那一刻的心思,有时我简直是在做词语拼接游戏,那是一种好玩的活儿。这同样是一次心理投射。当然,也有这种时候,在读一个戏剧广告或某一本书的时候,看到好的片段,实在爱不忍释,直接拿来做分行处理,甚至是摘抄,可以说是读书笔记,主观动机是想保留它们,说不上是创作,至多是隐括。说到这里,我就觉得我很难命名自己是一个诗人,正如我在最后一天说的“诗人———这一神圣的名/我们很难抵近”。 “少年的白马水里走”,不仅仅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怀念;更是因为这里所有的篇什其实还都是属于我的“少年”,———单纯,不成熟。
做上海生活时尚网站的诗人风铃嘱我选几首满意的诗传去,我就把《二月诗章》发过去,小编的按语对我是一个绝对鼓励———
铁舞在E-mail中说:“现在正是2月,这是我在2011年2月写的每天记录,也许说不上是诗。我是从2010年6月1日开始记录的,每天一节,一直坚持到2011年5月31日……其实是一场心理旅程,不加修饰,也不为发表,只是每天在倾听内心的回声”
“诗日记”许是诗人感受外部世界和内心情感的真实宣泄,在铁舞的诗日记里有众多的意象和生活场景,诗人也在多重角色之间转换,他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创造的一些“剧情”……让我们和他一起思考一起感受生活色彩和生命的节奏……(小编)
我连续把三月、四月、五月的诗章都寄过去了,讨论还是顶热烈的。
记得在之前,我也曾经把这组诗发给过另外一些朋友,他们也给我回复,其中有中职、高职语文教材的主编谢海泉老师他说———
“这些诗,在我眼前一句句地闪过,有意思的地方,折几个来回,回味。也有些属于“可意会,不可言传”性质的。留下印象深的,是关于树的———

———
我和一棵树
一棵树
一棵树


完成一组林子的舞蹈”。

寓目即生情。还有“春天的挽留”之类的句子。也蛮有味。只是我想不到“折柳”的典故,没有需要,也就不会产生此方面的联想。因为,在我工作的美丽校园,在我此刻的窗前,虽未听闻小鸟的啾啾,但非常悦目的是能看到一弯绿色的湖水,千万蓧柳丝被春风轻轻吹拂着,黑白天鹅和水鸭,在湖面悠闲地浮游,觉得这就是大自然的美妙诗句。与铁舞诗句可应和,都在谱唱青春之歌。
还有一个叫汪汪的小友告诉我她读了这一组诗的感觉,她说:“看了你的诗,不知为什么会想到几米的漫画,简单却又是可以慢慢体会的那种.与之不同的是,你的诗里透着积极与春天的气息,而几米漫画却太忧郁了.很期待你的诗.”最近我在文学报上读到一篇文章, 有人呼唤文学也要有动漫意识,我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新道理,但这使我想起这个叫汪汪的小朋友的话来。
我好像很喜欢别人表扬的,其实不是的,我只是很眷恋这些很少的友情,所以才把这些一一统统端出来了。同时也说明我的交友圈子很狭小,但有时候想想,有这几个就够了。
其实,我认识的人还是很多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缘大都发生了变化,我常常说:“手中无利剑,结友何须多。”我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矮了,谁也看不到我了。
我希望能出一本《号喊: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的书,也许出乎你的意外,我在前说了那么多话,你一定盼着个《少年的白马水里走》这个题目,那题目固然很好,但有一天我忽然接触到“号喊”这个词,顿觉得,为这个词更能说明我。我在一本书上读到这样一段话:
号喊是身体痛苦的自然表现,莱辛在《拉奥孔》中说,荷马所写的负伤的战士往往是在号喊中倒到地上的。女爱神维纳斯只擦破了一点皮也大声地叫起来,这不是显示这位欢乐女神的娇弱,而是让遭受痛苦的自然有发泄的权利,就连铁一般的战神在被狄俄墨德斯的矛头刺痛时,也号喊得顶可怕,仿佛有一万个狂怒的战士同时在号喊一样,惹得双方军队都胆战心惊起来。尽管荷马在其它方面把他的英雄们描写得远远超过一般人性之上,但每逢涉及痛苦和屈辱的情感时,荷马的英雄们却总是忠实于一般人性的。在行动上他们是超凡的人,在情感上他们是真正的人。
那本书是在图书馆里借的,书名忘了,但这段话我是抄下来了。
———我想我在情感上也是一个真正的人。

编后说明

亲爱的朋友:
这是我们《城市诗人》2014年度的夏季版,采用无纸化的电子书的形式向你发行,一是为了节约纸张,以减少二次污染;二是,在越来越多的“土豪金”版冒出的时代,我们以这种极简的面目的出现,也表示一种朴素的无声的抗争。
本次夏季版属于首创,主题定为“坏诗歌批评”,是一期未名作品的笔谈特刊,这也是第一次。为弱者号喊,是我们的使命。希望有更多的弱者加入我们的队伍,也希望有更多的强者支持我们。
弱者做强者的事,靠的不是名,不是地位,更不是金钱,靠的是信念,靠的是不屈不饶的意志。
在此,对本期编排略作说明:
1、几封来信放在前面。
2、几位学者的文章安排在来信后面。
3、诗社内部成员和各地诗友按名字的拼音顺序。

上海城市诗人社工作室 
二0一四年夏 

表情: 作者:joycat 时间 2014-8-28 22:10:15 序号:6833
^_^!
回复内容:
 
表情: 作者:路人乙 时间 2014-8-31 22:48:00 序号:6847
^_^!
回复内容:
 
诗人们总是如此,喊吧!
表情: 作者:尼轩2 时间 2014-9-3 20:47:13 序号:6851
^_^!
回复内容:
  是个真诗人…从上面不完全的诗文介绍中,看得出铁舞老师是位能爱、敢狠的诗人,很有立体感…
很想拜读《号喊》全集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